拍出一块地,卖给了跟风入场的港城瞿老爷子,楼面价是陈林芝入手价的三倍多,也就意味着陈林芝当初拿下的硕大一片土地,已经升值了许多,官方正在陈林芝的建议下,有意控制出让土地的规模,因为瞿老爷子名声大,才能争取到拿地机会,近期没有任何放出土地的风声。
上面也清楚,一旦陈林芝投资的一期项目建成,到时候剩下的土地就值钱了,而浦东大片的工业用地依旧便宜,只要投资数额足够多,哪怕白送都可以。
负责谈判的这两位,听说陈林芝还能再多掏出些钱来,顿时互相对视了一眼。
没办法,实在是缺钱。
而且假如以公司形式存在,讨论享有多少年分红权这些也就没意义了,刚好也符合当下股份制改革的大背景,比较容易商量。
眼里只有牢笼的人,看哪都像是枷锁,而在陈林芝眼里现如今的对岸,简直就是一片土壤肥沃,可以野蛮生长的宝地。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高博学跟陈林芝预支了一笔钱,也跟着跑去北边皇城根下买了套小四合院,似乎就紧挨着故宫,面积肯定没陈林芝那套大,但也挺精致。
随着公知们的活跃,卖房出国的人数正在飙升,导致洛杉矶唐人街、旧金山唐人街等地的房价都被推高了,对此能说什么呢?除了笑话还是笑话。
当然了,学成之后归国发展的也大有人在,陈林芝手底下已经笼络了一批人才,分管各种项目,这批人可都是他往后在内地野蛮生长的基石。
坐在墙壁上挂着大卫?霍克尼油画《尼克尔斯峡谷》的会议厅里,喝着茶聊正事。
姓宁的那位考虑完,正告诉说:“以公司形式……倒是可以讨论研究,虽然暂时没办法给你准确答复,但是这条思路是可行的。现在引入民间资本,投资高速公路的例子比较多,后续通过收取过路费偿还投资成本以及利息,三峡大坝本质上也属于基建,只不过国内的私营企业暂时实力不够,限制了我们的募集资金的方式,可外国的有钱人不是很多么,公司还能通过上市等方式募集资金,这样一来所有难题岂不是全都迎刃而解?”
有些内容被组成文字以后,为了避免歧义,只能官里官气。
可说话时候不一样,至少陈林芝接触过的那些大员们都挺正常,思路清晰敏捷,也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整天捧着茶杯过着养老生活的那批人,大概也只能真的养老了。
听完这句话后,陈林芝点着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