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39章 以步克骑叠阵法(6)

张昭的讲解,他看出这个叠阵是怎么玩的了。

此阵先是在阵前安排数排长枪手和拒马充当城墙,后面依次为八斗以上的强弓手和八斗以下的普通弓手,再最后面为神臂弓手。

同时还有左右两翼方阵护卫大阵,大阵则用拒马环绕,差不多就是用拒马形成城墙的概念,将大阵的士兵全部框在了里面。

而在左右两翼方阵的后面,也就是大阵左右两肋的地方,还布置有两支骑兵。

“此阵的精髓在于防守反击!”张昭说出了一个不存在这个时代的词,他指着宣纸上画好的阵型侃侃而谈。

“接敌时,先于大阵前方放置拒马,前排长枪手先蹲坐挨地上,敌七十步时,挽八斗以上的强弓手一发,六十步时,八斗以下弓手一发,此后单膝跪地,先后发矢,等敌近五十步,神臂弓手接着发矢!

敌在弓弩连续打击之下,以喀喇汗军视之,其阵与士气,必然急速下降。

如若还要硬冲,此时长枪手起身迎敌,弓弩再次万箭齐发,若仍然不溃,弓手换陌刀大棒击之,神臂弓手精准射杀。

如此反复,待敌士气崩散,精疲力竭之时,左右翼轻骑出阵驱赶聚敌,最后甲骑突出一战而定!”

这玩意,实际上就是个冷兵器时期的拿骚大方阵,以精锐弓弩手充当火枪手,用长枪手护阵,夹杂一点骑兵作为击溃敌人后的收割之用。

不过由于弓弩火力连续性与破坏性不能跟火枪和大炮相比,所以要求阵中的弓弩手必须也要有肉搏的能力,或者像南宋时期一样,布置数个叠阵互相掩护。

不过巧合的是,唐代的士兵还没有像南北宋以后那种,弓弩手不能近战,肉搏兵不会射箭的,刚好可以符合要求。

“可是将军,请恕某直言,此阵虽然精妙,但这拒马的摆放,却不合适。

我军全部都被拒马封锁在阵中,若是情势不利,就直接如同瓮中之鳖,逃无可逃,其次此阵多用弓弩,恐怕我们没有那么多箭矢可用!”

张昭看向了皱着眉头的李若泰,此人确实有点本事,他指出的这两个问题,正是叠阵最初让人不解的地方。

呃!不对,南宋没有后一个问题,因为南宋时期国家经济发达,宋军又有依赖弓弩的传统,所以弩箭的消耗根本不算什么。

但在于阗确实是个问题,因为此时箭矢特别是箭杆造价很高。

古代可是没有机床的,圆形的箭杆完全要靠人工削出来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