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册立皇后的旨意,也是张美等人伪造的,就是想利用新君年幼,孤儿寡母的机会掌控朝廷大权。
更有流言蜚语称,当今太后作风不检点,在先帝北伐期间,与某位禁军将领做出苟且之事。
东京时报公开发表匿名文章,称幼帝已经被太后、张美、吴延祚等人挟持软禁,真正忠于国家的赵郡王朱秀,则惨遭监禁。
而赵郡王为了幼帝和妻儿性命安危着想,甘愿交权退让。
此文章一出,惹来满城哗然,大街小巷皆是议论纷纷。
张美派人查封新闻署,强硬逼迫东京时报停刊,但各种小道消息仍然甚嚣尘上。
各种手抄板的东京时报继续在暗中流传。
殿前司分化严重,许多新晋提拔的将领难以服众,已经爆发多次营啸事件,死伤上百人,影响极其恶劣。
张美等人一边忙着整顿禁军,重新抬高侍卫司权位,分化殿前司兵权,把当年军改时用在侍卫司身上的招数,在殿前司重现,一边还要下诏安抚各地派人问询的节度使。
淮南节度使、侍卫亲军指挥使、楚郡王李重进已经多次上表,请求入朝为先帝发丧,并且觐见新君,都被太后下旨婉拒。
朝廷里忙得焦头烂额,京中流言蜚语却愈演愈烈。
七月底,一则来自河北关南边防的急报,彻底让开封陷入惊恐与混乱之中。
乾宁节度使兼静安节度使史彦超,紧急向朝廷求救,辽国幽州节度使统帅兵马十万,欲图南下抢夺三关险地。
稍有不慎,就会演变成一场全面南侵的大战。
庆寿殿内,符金菀紧急召见重臣,商讨出兵北上抗击辽军。
第一次面对如此重大的外敌入侵局面,符金菀、张美、吴延祚这些主政之人明显准备不足,十分慌乱,大殿之上吵作一团。
范质、王溥、魏仁浦这些早已被束之高阁的重臣,则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三缄其口,一言不发。
只有长袖善舞的陶谷,因为主动表达投效之意,让符金菀同意他继续担任宰相。
符金菀高坐御位,柳眉紧皱,望着下方群臣吵作一团,只觉得心烦意乱。
契丹突然大兵压境,河北全线告急,这种危如累卵的局势让她手足无措。
赵匡义和张美、吴延祚因为出兵问题争执不休,更是让她不知道如何是好。
“决不能仅凭史彦超一家之言,就贸然出兵!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