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89章新学状元?(2)

在南京了,南京那些个有钱的商人,也得到了消息。

一些大商人,背后多多少少是有些官员背景的。

上一次皇帝南下是去哪里来着?

哦,河南,开封府。

上一次开封府几十个官员人头搬家,周王老老实实到了北京。

这些都是历历在目的。

不仅仅商人们也老实了,刚到南京不久,还处于兴奋状态的亲王们得知皇帝陛下来了,一个个立刻连说话的声音都变小了许多,仿佛深怕打扰到别人。

甚至还有人把平日的大鱼大肉换成了素菜白汤,而且皇帝一来,大家都变得温文尔雅且有礼貌。

崇祯睡了一个好觉。

第二天一大早就起来了。

这两天,他就待在南京的紫禁城内,哪里也不去,谁也不再见了。

仿佛就没有来南京一样,意思也很明显,大家该干嘛干嘛,就当朕不存在。

倒是这两天南京非常热闹。

因为南京大学的考试日期近在眼前。

虽说许多传统读书人看不上,可周围一些县城的不少人都还是来参考了的。

甚至一些怎么也考不上举人的秀才,都趁机跑了过来。

一时间,南京城内极其热闹起来。

转眼已经九月十五日,南京大学考试的日子到了。

考试的主要形式分两种。

一种的笔试,也就是单纯写考试试卷。

一种是问答式的考试,主考官一个个问,一个个答。

之所以这样分开,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对农业、手工业有经验和知识储备的人,是没有读过书的,甚至大部分连字都不认识。

但这部分人,又确实有宝贵的知识储备。

人类的知识体系,其本质还是经验积累,一代代积累。

知识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这也是新学办学的宗旨之一。

至于笔试的考场,为了体现对考试的重视,是直接安排在江南贡院里考的。

这一日秦淮河畔最热闹的一段被封锁起来,不少人都好奇地看着江南贡院。

这场面与科考极为相似。

直到现在,人们才忽然意识到,大明朝似乎真的在改变了。

连科考都在做改革。

下午的时候,崇祯和汪乔年商量了一下,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