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脑中迅速掠过关于那一战的记录。
1053年,狄青征讨叛军。
借元宵节掩饰,狄青故意把所有部将都召集起来设宴作乐,麻痹了昆仑关守军派来的探子。
二更天的时候,狄青假装喝醉呕吐,先行离开,其余人接着奏乐接着喝。
然而天蒙蒙亮的时候,还在喝酒的官员们却被告知:狄将军已经拿下了昆仑关!
历史的记录很简短,使用的计策似乎也并不曲折。
现在,在昆仑关外,没有了狄将军,取而代之的是苏将军。
苏轼依样画葫芦,很快就喝得酩酊大醉,被人扶去内室休息。
然而待随从人员散去,苏轼却从床上翻身坐起!
酒量,他是没问题的!
到目前为止,装醉,麻痹,应该是一切完美,就跟二十多年前狄青做过的事情一模一样!
“出发!”
苏轼很快就集齐了早就准备要夜袭昆仑关的精锐队伍,抽出手中马刀,向黑夜中的昆仑关一指,一行人迅速潜行在深沉的夜色里。
昆仑关的守军,似乎的确是毫无防备。
苏轼指挥着精锐的大宋士兵,一路轻易就摸掉了好几个哨岗,渐渐接近了昆仑关守将的中枢位置。
然而这时候……面对似乎已经门户洞开的关隘,苏轼的心中却是咯噔一下!
接下来,怎么办?
他记得文书记载中,只说狄青夜袭,一举破关,然而到了这个时候,苏轼才发现,如何破关,是一个难题。
毕竟为了不闹出太大动静,他带着的只有两百精锐,虽然都是精挑细选的高手,但现在是一拥而上直奔敌酋,还是分散运用,先探对方虚实?
苏轼的确读过不少兵书,也能凭借个人魅力,将部队操练得很有章法。
但这些,都不能掩盖他作为文人,从没有真正带过兵的劣势。
面对似乎已经不设防的昆仑关,面对好像唾手可得的一场大胜,苏轼忽然间意识到,自己根本就没有能力应对这种局面!
或许对狄青来说,在这时候做决断只需要一瞬,但苏轼犹豫许久,还是无法理清这复杂的情况。
“一起去!”
最终,苏轼觉得分兵力量弱,而且他也并不知道怎么安排最为妥当,索性一咬牙,率领二百精锐,直接深入进去!
“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