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五章 梦里不知身是客!(2)

啊!可你看现在湖上泛舟的苏轼,哪能看出半点愁苦的神色?”

“不愧是你!东坡居士!万事不萦于怀!”

弹幕在赞叹,但张凡却始终隐在虚空中,更加仔细地观察这个近在咫尺的古人。

真的能够不萦于怀么?

这两天,张凡手不释卷,翻看了许多关于苏东坡的典籍,传记。

1072年,苏轼才只有三十五岁。

经历了少年时的名动京师,后来又在“三年京察”中获评“百年第一”!

刚刚还朝,正该是建功立业大展宏图的时候,却因为不肯附和王安石的新法,被迫离开政治中枢。

真能释怀?

恐怕并不尽然,至少现在三十五岁的苏轼,还难以做到完全通透。

或许,词句中的“苦含情,遣谁听”,说的便是诗人此刻自己的心曲。

在苏轼的内心深处,也是盼着有“烟敛云收”的一天吧?

“苏先生,幸会了。”

张凡心中默念,将手在空中挥了挥。

霎时间,整个西湖上,仿佛风起云涌,沧海桑田!

刹那间,苏轼眼前的一切全都变了!

远山、碧水,虽然依然还是这样经典的组合,但是跟他熟悉的西湖已经截然不同。

层层叠叠的群山,绝不再是杭州,山上一簇簇如火焰一般的红色,更是刺得苏轼心胸一阵动荡。

寒风吹拂,苏轼皮肤上泛起寒颤,但心中惊骇已经让他顾不得这些小事。

这是怎么了?

跟自己喝酒的张先呢?

这里是哪里?

莫非……是自己酒醉沉睡,这都是梦中的景象?

好美啊!

苏轼晃了晃脑袋,却并未酒醒,反而被眼前的奇丽景象所震撼,一时胸中涌起无边诗情,当下竟然将异象视若等闲,眉头微微蹙起,在心中开始酝酿与这番景色可以对应的诗篇。

而就在这个时候,陡然有一个清朗的声音,宛若冲破混沌,径直钻入苏轼的耳中。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嗯?

苏轼一愣,这一连三个四字词语,看似平平无奇,却好像是徐徐拉开一张大幕,让人忍不住要向内窥探,看里面蕴藏的又是何等锦绣文章。

然而!下一刻!

一个年轻人凭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