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3)

不丢人!

毕竟想要国家稳定,须得“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孔子知道应该“足食”,但对于如何“足食”,他并没有想得太多。

而眼前这个朴素得完全不像科学家的人,一己之力,让全人类永远摆脱了饥饿的威胁。

如此功绩,足以辉映千古!

如今,神农已重归天位……

“贤哉!”

孔子躬身再拜,向张凡问道:“他叫什么名字?”

“袁隆平。”

张凡郑重回答。

田里的袁老,依然还在忙碌着。

事实上,从三十一岁开始走上这条道路,到九十一岁与世长辞,袁隆平从来都没有离开田地!

即便是到了九十一岁高龄,功成名就,名震天下,他依然还是天天泡在田地里,直到摔倒在田里,倒在为人类谋福利的最前线。

入院之初,袁老每天都要问医务人员: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

有一次,护士说28℃。他立马就急了,说:“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一位医务人员忍不住哭着说:“他自己身体那么不好了,还在时时刻刻关心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

因为长期辛苦,袁老患上了严重的胃肠病。

他让全世界都吃饱了饭,但自己却再也不能好好吃饭……

“我没有什么成功秘诀,就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大家吃不饱饭,我亲眼见过。”

“饭碗,要牢牢掌握在我们华夏人手上!”

“书本很重要,电脑也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里,种不出水稻,只有在试验田里才能种出水稻!”

“退休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

“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我相信未来还会失败很多次,但成功,只需要一次!”

看着水田里那个佝偻着身子查看每一株稻谷的熟悉身影,直播间里,仿佛是回到了五个月前的那一天。

悲伤的情绪,早已开始蔓延。

“袁爷爷!以后,我们都会把饭吃光光……”

“一路走好!袁老!”

“从今往后,稻花香里说丰年,是您!粒粒皆辛苦,是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您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