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27章 蜕变(2)

“宿敌”。

而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实验和验证之后,傅征终于推翻了驱鬼人一直以来的共识。

畸变体,的确是充满恶意和憎恨的产物,它由恶鬼演变而来,同时也意味着它们彻底失去了意识中的最后一丝人性,但它们对于外界强烈的攻击性,却并非是由恶意或者憎恨引起的。

无论人类还是幽灵,死在畸变体手上只会有一个共同的结果。

被畸变体吞噬,肉体和意识和它们融为一体,这也就是为什么放任畸变体不管,它们的体型就会越来越庞大的原因所在。

傅征将这一现象体现为畸变体的进食需求。

在他进一步的实验和验证之下,最终找到了和“畸变体”和平共处的方式,虽然它们的进食涵盖面极其广泛,几乎包裹了一切生命体和幽灵,但也有一些东西他们是不吃的。

同类,和无生命物。

傅征在一次实验中将两个畸变体困在了一个狭小的区域中,即便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它们也不会相互吞噬,而在为他们提供了食物之后,它们的确会为了食物发生战斗,但在战斗之后,失败的畸变体竟然惊人地活了下来。

与此同时,畸变体和畸变体之间具有十分明显的排斥性,它们相互之间不喜欢进行任何肢体接触,它们会本能地远离对方,至少保持五到十米的有效距离。

而在这一些列理论的支撑下,傅征逐渐找到了和畸变体共存的手段——只要通过某种方式让它们误以为你是同类,他们便不会对你产生进食的兴趣。

恶意和行动模式通常是畸变体用于区分同类和食物的方式,也就是说一个时刻对外界散发出强烈恶意的幽灵,加上刻意模仿畸变体的行动模式,就有很大的可能被它们当成同类。

遗憾的是,傅征研究出的方法对人类并不适用。

基于以上理论,傅征又产生了一个新的设想,他认为畸变体需要源源不进食的原因,很有可能和他们所处的状态有关。

因为畸变体是在真正意义上,从幽灵从生物开始了过渡。

在这个过程中,畸变体会根据周围的环境不同,变成截然不同的存在,有的外表看起来像植物,有的看起来像动物,而即便能是保持人形的,也基本都是三头六臂,模样看起来能吓死人。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有了进食冲动以及繁衍的冲动后,它就已经满足了生物的标准。

傅征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待畸变化的过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