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里,因为战车、轰炸机的出现,相应该的理论早就已经出现了,甚至在军队的演习之中,也进行过这些演习,但是演习总归是演习,似乎总还差了那么一丁点儿,但是现在,在朱国强的解释中,给他的感觉是自己对面坐着的是一个经历了无数次大规模战争的名将,可是他分明就是那么年青。
他这个年龄,压根就不可能经历过战争,可能十五年前战争结束时,他不过也就是刚上幼儿园而已,但是他对战车以及战车运用理论的了解,却远超过任何一个军事理论专家。甚至他还提出了一些武器的概念,而那些武器全都是为了配合战术,配合战略的运用。
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生而知之者?
满脸茫然的看着朱国强,别说是李存志了,就是林森也愣住了。他是情报官不假,可他也是军人,对于战术问题他同样也有所了解,对于什么战车啦,飞机啦,轰炸啦,他当然也不陌生。可也正因如此,他才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因为这小子知道的太多了!
不管你问什么问题,他都会给出一个答案,什么战车的空地协同啦,什么步兵与战车的配合啦,什么战略轰炸的对象啦,总之,只要有问题,他总是能给出一个答案。
能没有答案吗?
二战是什么?
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
在东线上千万军队、数万坦克、数万飞机撕杀数年,但凡是当时技术条件下的战术形态,在那里都被运用到了极致。至于西线,从远程战略轰炸到防空袭,有什么战术没有运用过?
只有他们想不到的,没有二战没有上演的。
朱国强越说越激动,他讲的十分细心,甚至有点儿滔滔不绝,甚至从战争初期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战车,从战车的吨位,到战车的火力,还有什么样的飞机,诸如此类的问题,基本上等于他把整个二战的战术以及技术的变革都一一讲了出来
浪费了不少口水后,朱国强这才发现自己的听众现在魂不守舍,自己好象说的有点儿多了。信息量太大,一般人根本就接受不了。
信息量确实有点儿大,大到李存志、林森两个人根本就适应不下来,毕竟,那可是几千万条性命和几十个国家兴衰换来的宝贵经验。
至少在这一瞬间,他们两个人得益于朱国强的话语,都站到了时代的前端,剩下的就看他们能吸收多少了。
“为什么在开战的早期,要用轻型战车呢?为什么不用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