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姊妹等都被他送了个遍。
董盛也知道,在座的这些世家之人最是不齿这些事情,故而对于思齐的问话,他一时之间卡了壳,竟不知如何回答。
这明明是个最为简单的问题,却把董盛给问住了。
这么简单的问题,对方却不说话,大家就知道这其中必有猫腻。
董盛在黑山军中很是出名,知道他靠着送姊妹一步一步爬上来的人,很快就有知情之人小声给周围人科普,而大家也由原来的看热闹改为对董盛深深的鄙夷。
思齐看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便不再执着于这个问题,继而对着董盛问道:“听说董将军在乡里也是有名的人家,敢问将军从前读了几年书?师从哪位大儒?”
据甄述的调查,董盛是地主出身,父亲是当地还算有名的乡绅,但却没有念过几天书。他倒不是因为家里头穷,念不起书,而是因为他天性就不喜欢读书。
董盛冷哼一声,道:“我们乡里头只有两家私塾,没那些名家大儒。我天性不爱被拘束,从小只管拜师练武,哪里还有心思去念那些个书?”
思齐“哦”了一声:“难怪我听说,将军从前在军中写信都是请人代写,却从没想过将军是真的没有念过书。将军从未上过私塾却能做到今天的位子,果然还是天赋异禀,天资过人,令人佩服。”
大家虽然看董盛不像念过书的样子,但看着像和亲口承认是两回事。
虽说那些不识字的人当中也有超乎寻常能耐之人,可配一个自幼熟读圣贤书、师从郭嘉的宗室翁主,的确很不合适。
经过两人的这番讨论之后,更多的人都选择站在了思齐这边。
思齐微微一笑,又道:“城中对将军议论不少,我也听了几句,得知您有正室生下的一儿一女,既然您已娶亲,为何还要求娶于我?此事是否过于不合规矩?”
董盛再没了方才时候的气焰,声音也不自觉小了下来:“我与赵氏数年前早已离姻,此事休要再提。”
赵氏是他母亲为他选定的童养媳,早先年为他生下了一堆儿女。后来他一朝得势后,嫌弃赵氏粗鄙,为了求娶贵女,同赵氏离姻。即便当时赵氏生着重病,也把他们娘仨撵了出去。
经历了这件事情后,前头妻子生下的儿子和女儿如今都已不再认他,就连跟在身边的兄弟们也觉得他凉薄。
软刀子割人,最为无形。
经过和成平翁主这一番问答后,董觉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