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七章 第一批轮回者降临(2)

学生选择老师,老师也在选择学生。

儒家发展至此,已经分成了不少派系,教出好的学生,方能光大门楣。

张载如今也有不少得意弟子,但黄尚的才学,依旧是顶尖的,自然得到看重。

讲学完毕后,张载再解答了每位弟子的疑惑,才施施然离去。

老师一走,堂中的学子唰地一下围过来,中心赫然是黄尚。

张载鼓励弟子要“大其心”,不是狂妄胡吹,而是合理的设定目标。

因此当黄尚说出这四句纲领,“无意”契合了他们的追求时,自然引为知己。

一时间,气氛很是融洽。

这些都是同窗,将来守望相助的存在,黄尚和他们谈笑风生。

当然,同窗也分远近关系,当黄尚往学堂外走去,跟在身边的只剩下两位好友。

一位是游师雄,另一位年纪极轻,才十一二岁,却是少年老成,名叫种(chong)师道。

在北宋名将中,他可比游师雄有名气多了,抗击西夏,出征辽国,抵挡金国入侵。

就这么说吧,种师道不死,就不会有靖康之耻。

而种师道还不是个例,他出自种家将。

提到北宋的杨家将,人尽皆知,了解种家将的,却寥寥无几。

可历史上,北宋真正的名将世家是种家将,祖孙三代屡建奇功,守卫北宋百年,功劳比起杨家将大了许多。

所以历史与传说,有时候真的相差严重。

与这位北宋末年名将成为同窗,黄尚也就容忍了小屁孩装大人,带着他们一起走。

回到家前,游师雄见那院子破旧得厉害,不由地道“晟仲,为兄在东榆林巷有一处宅院……”

他还未说完,黄尚就轻轻摇头“多谢景叔美意,此处足够我做学问了。”

游师雄不禁肃然起敬,种师道则看了黄尚一眼,露出似笑非笑之色。

黄尚瞥了眼小鬼,看破不说破,是个好孩子。

在获得功名之前,他是不会搬离这间陋室的。

不是念旧,也不是一味的装逼,而是减少麻烦。

如今在东京城中,他黄裳黄晟仲的名声,已经渐渐崭露头角。

有多少文人为陋室四句拍案叫好的同时,就有多少文人在暗处眼红得咬牙切齿。

好比之前的两位,刘易和陈升。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