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240.见证历史的史诗感!怎么可能找不出错误?(求订阅!)(5)

表示的确如此。

白话文已经发展了上百年,建国之后更是主推最简单直接的白话文,这样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有利于人人学习文字,书写文章。

所以,几代人下来,到现在还能写出古文形式文章的人,已经非常少了。

这也是王谦之前发表了那篇师说的时候,引起文化圈子震荡的原因!

不过!

这里王谦使用的半古文,半文不白的形式,能显示出一些文化底蕴,也能让每个人都能看得懂。

但是,这也非常有难度。

因为,这不是一篇几百上千字的文章,而是一部小说,至少也是十万字以上的小说,这样长的篇幅都要保持这样的书写形式,对作者文化底蕴的考验,放在当代简直是国学文化天花板级别的!

反正!

雪漫和薛振国父女两都知道,现在整个华夏文坛内,都没人能做到这一点。

那些和贾富清同辈八九十岁的老一辈文人,或许在年轻巅峰时候能做到这一点,但是现在让他们写,他们肯定是写不出来了,多年没有使用过了,早就被白话文深入灵魂了,而且年纪也太大了,意识精力跟不上了。

所以,薛振国又笑了笑:“王谦这个回应,真的太有力了。不过,书写方式是次要的,核心还是要看书中的内容是否经得起推敲。”

雪漫没说话,开始仔细专注地投入到书中内容当中去了。

王谦这种书写方式,极其简洁而有力!

简单几句话就能写出很多内容,但是看书的人就需要需要一字一字的仔细读,仔细去理解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

尤其是。

王谦开篇直接进入三国时代,其中涉及到了诸多主要人物,都是现在大家所不知道的,是上千年历史的缺失。

如,其中的十常侍,写的极其详细,每个人的名字都写的清清楚楚!

薛振国低声问道:“你在研究三国历史,知道十常侍都是谁吗?”

雪漫的双眼没有离开过手机屏幕上的文字,摇头:“我不知道,我查过几乎所有的三国历史文献,以及近代许多关于三国历史研究的论文,大家只知道十常侍的这个称呼是十个宦官,也是三国最著名的宦官乱政,但是都不知道十常侍这十个人是谁。”

薛振国又问道:“那你觉得,王谦写的这十个人名,是真是假?”

雪漫停顿了一下,抬头看了父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