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六章 总攻开始(3)

的民夫达四五百万,但并不是说这四五百万人天天在挖渠。

只是笼统人数而已,各地每个月上工人数并不固定。

但一年大概人数在一百到两百万之间。

取中间值一百五十万人,而工人平均工资在八九百大汉铜宝。

那么一年下来,国家要付出的财政工资支出就达到了十五亿大汉铜宝,而这种情况要维持三到五年。

因为三到五年内大部分通渠工作会完成,剩下的用人数量会减少,后面五年就按每年十亿算。

十年下来,光工资支出就达到了一百多亿。还不算别的开销,总开销大概在二百亿以上。

并且这还只是修运河的直接支出,还有大量其它支出。

比如运河沿线的大部分青壮都参与到修渠当中,沿途郡县的粮食生产不足。

国家就得从别的地方购买粮食来平抑当地粮价。

还有公务员数量飙升,本来就是采取高薪养廉的政策,每年要支出的工资比以往多出了数倍,国家财政收入大部分都用来支付公务员和修运河的费用。

之前说过,按照记载,东汉和帝时期,正常年份大汉一年的税收大概在200亿钱左右,刨除掉一年所有开支能剩下83亿。

但现在每年财政支出都超过了200亿,甚至接近300亿,财政压力非常大。

而东汉百年羌乱,花费的资金也就二百多亿五铢钱,可正是一场羌乱,几乎把整个东汉的家底掏空。

从这一点上来看,就可以知道如果没有各种经济手段支撑,即便是从日本以及海外运金山银山铜山回来,也不一定能弥补亏空。

所以陈暮采取了很多办法。

如使用合金来减少铜和银的消耗,同时增加大汉铜宝以及大汉银元的产量。

给高级公务员发工资并不是直接用钱,而是大部分用比较珍贵的等值物品取代,比如丝绸、香料、珍珠、玛瑙等。

加大力度开采境内和境外的矿产,创建大量国有企业,由国家专营一些必需品,从民间回笼资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减少农业税,增加商税,鼓励民间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如此在一系列经济措施和国家政策之下,才能够进入经济的良性循环。

当然。

目前为止这些措施真正有用的还是前三者,最后一条并非那么快就能够做到。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