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河南尹,再转到中央做尚书令,将作大匠、大司农、大鸿胪、太仆卿,太尉。
从这个经历就能看出,李咸的升官转折点就是从徐州刺史到渔阳太守开始,从那以后,他的官职就一直维持在二千石上下,最后回到中央当千石尚书令,很快做了九卿之一的大司农,慢慢爬到了三公的职位上。
所以从刺史做到太守属于一个很大的官职跳跃,有点像是正厅升副省,有些人迈不过这个坎,就一辈子是个县令刺史之类的中层官员。迈过了这道坎,走入中央做九卿也不是梦。
而刘备作为一个并非举孝廉出身的官员,能做到太守就算是顶天了,更别说太守以上的官职,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莫非老弟是觉得自己可以当九卿或者五府将军?
这种事情,做梦都不敢想啊。
刘备颤颤巍巍道:“那贤弟觉得,愚兄的志向应该做到什么地步才好?”
你的志向问我做什么?
陈暮心里腹诽,不过他也知道,野心这种东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步升华。朱元璋做乞丐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想得怎么吃饱饭,而绝对不会去想自己以后要当皇帝得天下。
步子迈太大,容易扯到蛋。
所以陈暮想了想,便解释道:“我听说过先秦时有一个故事,宋国有三个人,第一个人好高骛远,想一步登天,于是就跑到了邻国去求官职。”
“第二个人是贵族出身,有父母给他安排的官职,于是整日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四处游荡,什么事情都不做。”
“最后一个人同样想做大官,但他并没有立即去谋求职位,而是拜师求学,培养学识。”
“很快,第一个人四处求官,但因为没有本领,不受重用,仅仅是谋到了一个很小的官职,他觉得受了侮辱,于是辞官回家。”
“第二个人在父母死后,官职很快被别人抢走,家产耗尽,流落街头,晚景凄惨。”
“最后那个人学习了很多年,终于有所成就,于是同样周游列国,寻求官职。但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才能的君主,只是赐予了他一个小官。”
“但是第三个人并不嫌弃,从小官做起,一步一步,最终完成了心中目标,成为了一国之相,权倾天下。”
“从这个故事中,兄长看出了什么?”
陈暮最后问。
刘备若有所思,恍然道:“我明白了,贤弟是想告诉我,志向可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