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拿着树枝写写画画的王秀。
他上辈子会引起杨先生的注意,被发现他过目不忘的本事,就是因为这一天,王五叔的儿子王秀在村口练字背书,他好奇之下走近,看着王秀背书默写,然后听了一遍就记了下来,大声背诵了出来。
他年纪小小却能背诵一篇文章,引起了王秀的震惊和路过的杨先生的好奇。
杨先生走过来一问,得知他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居然只是听了王秀背诵一遍,自己就会背了,顿时对他惊为天人,考较他之后,就亲自去他家里跟他长辈沟通好,把他从梨花村带回杨家,资助他读书科举。
今日,王甄很清楚的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他深吸一口气,看着王秀蹲在村口树荫下的身影,慢慢的走了过去。
王秀是王五叔的儿子,王五叔很想考科举,考秀才,可惜他没那个本事,连童生都没考上,因此他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儿子身上。
他给儿子取名为王秀,就是秀才的秀,他希望自己儿子能圆他的梦,考上秀才。
王秀在梨花村接受教育最多的孩子,王五叔给王秀启蒙之后,就把王秀送到县城里一个秀才的私塾里去读书,每年的束脩都是一笔高额支出。
王五叔对王秀要求非常严格,经常考他背书。王秀有一篇文章没有背下来,不敢回家面对自己父亲,所以才躲在村口树荫下用树枝做笔,在泥土地上默写背诵。
王甄悄悄走近之后,竖起耳朵偷听着王秀背诵的内容。
他听得很艰难,因为他失去了上辈子的所有知识,一切都只能重新学,也就是说他现在目不识丁,根本听不懂王秀背诵的内容。
他再偷看王秀在地面上默写的内容,也是一个字不认识,这种无力的文盲感让他很不舒服。
好在他过目不忘、过耳不忘的好记性还在,王甄很快就通过王秀的口述背下了这一篇文章。
王甄看了一眼村口的那条路,东看看西看看,也没看见本应该从这条路路过的杨家马车。
这让本来想在王秀面前大声背诵刚才那篇文章好好炫耀一下的王甄有些卡壳了,杨先生这个观众不在,他表演给谁看?
那么还是等等吧,等杨家马车过来了,他再背诵。
王甄没想到这一等,就等到了傍晚黄昏时分,王秀都回家去了,他才看见那辆杨家马车从这条路上行驶过来。
早已经等得焦心不已又不耐烦的王甄顿时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