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80章 降雨科技三部曲,从海水淡化到水云雾化,再到降雨成功!(下)(5)

竟然想着利用科技操控万物?

若非苏晟实打实为华夏最天才国士青年科学家,否则在场一众人恐怕会给精神病院打电话,毕竟,这种主张和思想,过于……中二、癫狂!

“而宇宙电梯就是我构建从蓝星接触太空的第一站,迈出这一步,我们人类就有踏出蓝星的资本。”

“所以,我并没有打算加入四十三个研究组中的某一个,而是想申请独自成立一组!”

全场一惊,苏晟想单做,独自成立一组?

对苏晟这类天才来说,未必不可,但团队协作也很重要。

司长林有为拍板,“苏先生的申请我批准了!”

“谢谢林司长。”

“……蓝星的静止轨道36000公里,几乎圆形的轨道,相对蓝星是相对静止的,我就打算将电梯舱放置在静止轨道上……”

“……为了保证轨道上卫星和绳索的整体中心下移,需要在相反方向增加一条36000公里的绳索,为了防止这个相对静止物体掉下来,就得继续延长绳索,于是就继续延长,大概十万米就够了。”

“在相对静止轨道上垂下绳索,绳索要求,比木头轻,比钢铁硬。”

“比方说,碳纤维,不易燃,耐高温……理论上可以承载100吨的货物,但材料上,我们可以继续深化,增加宇宙电梯的载重能力,如超自然材料纳米碳纤维管,但可惜这种分子材料无法量产,有关特种材料,后续我会想办法……”

有薪火锻器术,想要什么特种材料都不成问题。

有航空中心资深研究专家皱眉:“不好意思苏先生,打断一下,我想问问您做这个宇宙电梯意义是什么?仅仅就为了证明人类能踏出蓝星,有涉足宇宙的科技资本?”

“用途很多、意义很大,如可取代火箭运输,火箭运输成本高,众所周知,我们每次航天运输发射火箭基本上都是一次性,每次运输成本约两到三个亿,且火箭发射存在失败可能,也不安全,失败率比较高,而一个宇宙电梯才100亿,100亿可以使用无数次,而火箭只能使用一次。

再者来说,火箭发射不太环保,易形成太空垃圾,漂浮在蓝星周围,阻拦卫星监测和探测视野,另一方面火箭发射也会破坏蓝星自然环境,燃料气体能破坏臭氧层,从而漏掉大量紫外线透射大地,对自然界生灵包括人类都有极大伤害,而且燃料效率也非常低,一次火箭发射需要2000吨左右的燃料。”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