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月来竹堑的发展情况。
陆闻达来信说五月初就有五艘四五百吨级的小型佛郎机船,也就是盖伦船就能下水了,朱琳泽也想亲自看一看这五艘中西造船技术结合、东西方船匠携手合作造出来的串串船到底如何。
要是竹堑的发展状况稳定,朱琳泽打算将陆闻达调到身边,他身边像陆闻达这种办事利索,又值得信任的人并不多。李定国也要调回来,李定国留在竹堑太屈才了,日后经营江北抵御满清南下需要作战经验丰富、才能比较出众的军官在前线坐镇。
此前是担心郑芝龙疯狗疯起来乱咬人,不得不将陆闻达和李定国留在竹堑。然而今非昔比,郑芝龙要动他这位新朝定策元勋的地盘,动手前他也得掂量掂量。
林永说安南的稻米非常便宜,稻谷一石只要十三四两,还是质量比较好的稻谷,这让朱琳泽非常心动。
从冯元飚那里坑来的五万石糙米总有吃完的一天,竹堑在刚开发的这几年,田地多是生田,产量远不能和熟田相提并论,能够输出的稻米有限。同时还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灾害对稻秧的影响,竹堑稻米的产量更是难以确定。
朱琳泽必须想办法开源获取稻米,占城和红河三角洲这两块优质的稻米产区,朱琳泽并不打算放弃。
朱琳泽的目光落在琼州府的崖州,其位置大概在后世海南岛的三亚。
竹堑矿藏并不丰富,除了煤矿和矽砂,至今他在竹堑的勘矿队也没找到什么有价值的矿脉。
竹堑的煤矿现在不仅能够满足自用需求,还能出口。至于矽砂,得益于竹堑优质的矽砂,为竹堑打开了玻璃产业的大门,光学产业也因此受益,甚至已经能够生产单筒望远镜了,只是朱琳泽还没见过实物,不知道自产的望远镜效果如何。
望远镜快有了,吴又可从崇祯十五年开始就心心念念的显微镜也不远了。这玩意儿要是能整出来,能打开吴又可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煤矿、矽砂这两样矿石远远不能满足朱琳泽的需求,朱琳泽现在迫切的需要铁,尤其是比较优质的铁矿,现在去澳大利亚为时尚早,但他可以去崖州。
崖州不仅有优质的铁,还有铜和金。以朱琳泽现在的身份问朱由崧要一个崖州朱由崧还是会答应的,崖州又不是苏州,朱由崧犯不上为了一块不毛之地和他闹不愉快。
朱由崧要是答应了张肯堂也只能捏鼻子认了,让出崖州。
要崖州不难,难的是勘探崖州地区的矿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