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三章:桂藩如何?(2)

监国之事事关国家社稷安危,社稷安危高于一党一派的利益,这点觉悟左懋第还是有的。

翌日钱谦益和他的门生四处游走,为迎立潞王造势,同时遣人将潞王朱常淓从淮安接入南京。

朱琳泽对此早有准备,钱谦益四处游走,他连游走都不用游走。早就提前一天印制好了三十万份大明日报免费给南京民众,路过的南京市民,不管识字不识字都往他手里塞。

不同于以往,今天的大明日报通篇就一篇文章,那就是奏请福王监国!

沈涟未曾身处庙堂,对于朝政不甚了了,政治性的文章沈涟不擅长,因此这篇文章由沈廷扬主笔,冯元飚、祁逢吉负责润稿,稿子敲定以后连夜印刷。

大明日报经过最近这段时间的刊行已经在南京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虽然后续有嗅觉敏锐的书肆商人跟风模仿大明日报创立新的报刊,但已经失去了先机。

最成功的跟风报刊是金陵日报,从名字上看就不如大明日报权威,其销量更是只有大明日报的十分之一二。

沈廷扬这篇文章抓住潞王世系疏远的软肋,占据了东林人长久以来引以为傲的道德制高点,当世之人非常重视宗法之礼,讲究长幼有序,亲疏有别。

朱由崧不仅在血脉上有继承优势,在辈分上也有优势,无论是桂藩还是潞藩都是常字辈,都是崇祯的叔辈,而朱由崧和崇祯同辈。

眼见舆论风口对自己不利,钱谦益亲自下笔,写了一篇文章反驳沈廷扬立福藩的观点在金陵日报上发表,虽然钱谦益的文章写的花团锦簇,远胜于沈廷扬,奈何在宗法上还是站不住脚,钱谦益的立潞之见只是在东林复社内部叫好,于事无补。

舆论上的交锋,东林复社很快败下阵来。

从京师来的京官多数也是站在朱琳泽这一边,北廷覆灭,这些失势的官员失去了政治依靠,选择支持东林复社,日后就算是拥立潞藩成功,他们也不过是从属于东林复社。

而要是拥立福藩成功,南京朝堂还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显然拥立福藩对他们这些京官更有利。

沈涟办报的时候沈廷扬并不怎么看好,没想到这不起眼的报纸今天能发挥出这么大的作用。

沈廷扬忍不住夸赞沈涟,夸赞沈涟之余,沈廷扬也清楚,这大明日报当初是朱琳泽办起来。

难不成这个报纸也是闽王很早就布下的局?此时沈廷扬已经不仅仅只是觉得闽王深不可测了,而是有点可怕。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