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第51章 朋友圈(3)

后,他又看到论文的署名:“duke?”

这有点像中文名字,又有点英文的味道,英文中公爵的拼写就是“duke”。随即薛忠坤院士,又看到第二作者“taoxun”,这让他确定,这就是一篇国人发表的论文。当然也有可能是台人或者港人发表的,就连大马、狮城那边,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概率比较低。

“duke,应该是姓杜,具体是国内哪位?”他回忆自己认识的物理届同僚,姓杜的有不少,但是没有一个叫杜恪、杜克或者杜科的。

想不到,便看通讯地址,上面写的是庐州杜恪新能源有限公司,薛忠坤从未听过,他甚至搜索了一下,依然没有相关提示。

既然弄不清楚作者是谁,他也就不管了,先看内容再说。

论文不算长,也就六千字的标准,薛忠坤作为海归学者,英文自然流畅,阅读起来一点困难都没有。很快他就把论文从头看到尾,双眼不由得亮起来,理论相当新颖,而且对理论的验证也非常精妙。专攻物理学几十年,薛忠坤对论文的描述稍作思考,就有了全局的洞察。

毫无疑问,这篇论文肯定过。

不过他已经不关心这一点,而是查找电子流理论相关论文——没有费时间,在论文结尾的引用名单中,就有杜恪自己的发表的前四篇论文。

薛忠坤直接找出来,一篇一篇阅读。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