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全力执行,那么便顺势支持到底,以使主上能收朝廷政府之威。若是彼等无法畅行,地方群起而反之,那么也可顺应民心,对彼等稍作惩戒,削弱其势道之声名。”李尚宪则是看的比较远。
“叔父认为此乃良机?”李相璜看了一眼也是同样很想知道的李?,立刻开口询问。
“毕竟那些儒生士林,在地弥久,恩威素著,想要动他们,未必那么简单”
“左相说的是,各处书院在地方恩威并重,譬如华阳(书院)之黑牌(书简的一种),威令胜于公文,轻易无法撤除。”李书九也附和道。
书院和地方两班已经紧密团结到了一起,书院实际上就是代表着地方两班的意志。自然书院的书简会比地方郡县的公文更有效力。郡县长官想要干啥,没有地方两班的配合就是个***下已经到了郡县仰书院鼻息的地步。
“五峯此番行事若成,则朝廷之威权伸张,天下庶几又可安定数十年。”李尚宪转向李?道。
汉阳朝廷这个中央的权势伸张了,国家就有钱维持统治,而不是像以前的朝廷那样,苛捐杂税无度,年年都是寅吃卯粮。朝廷的威权能够保证,地方就乱不起来,乱起来也能快速的镇压和平定。老李家的统治,起码可以再平稳延续三五十年。
“是了,此番主上应当支持五峯行事,但是也得有事败之准备。”
“好!”
李?也不是一个墨迹人,作为一个反正上台,真的经历过枪林弹雨的大王,他做事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至于像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大王那般,一个个优柔寡断。
仁政门大开,一封教旨明发天下!
清核八道各处大小书院!
轩然大波骤起,天下两班和士人一时间群情激奋。书院作为天下士人两班的精神寄托,以及信仰传承之所,怎么能够清查撤除,这是要置朝鲜士大夫的名誉于何地啊。
当天就有得知消息的成均馆儒生,带着一张草席跪倒在昌庆宫外,向李?哭诉,要求他收回成命。并且惩办提出这个议案的洪景来,将洪景来这个大逆罪人流放远岛,然后废除所有洪景来提出的变革措施。
呵呵!
这都是小场面,洪景来能在乎这种东西嘛,鸟都不鸟这些儒生。并立刻将二十四名进士任命为暗行御史,带领着部分教导兵和从各商团借来的学徒工下乡清查。
而且此番洪景来可不是一概打击,这种大事,肯定要打一批打一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