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22.沉迷自我做明君(2)

静的做一个小弟即可。

这就是满清朝堂大佬和皇帝的一致想法,至于干涉朝鲜国内的君王更替。如果是乾隆早中期,国库充盈,那么给乾隆一个由头,那还真有些干涉的可能。可是现在嘉庆经历了席卷内地数省的白莲教大起义,国库日渐枯竭,兵力捉襟见肘,就算是想要干涉也有心无力了。

林尚沃从倭兴额这儿离开,立刻又找到翰林院编修沈维鐈。这位仁兄文名高著,在士林很有威望,当年与洪景来一番对谈,详叙沿海各事,颇有些意气相投。现在身在翰林,更是在朝中有老大一批同年知己,消息灵通,舆论权也掌握在他们这一批人手中。

虽然沈维鐈几乎没有面见过嘉庆皇帝,但是他消息灵通,人头广,面子大,也知道了林尚沃此番前来出使,是为了何事。对于林尚沃的登门,沈维鐈一点儿没有吃惊。还为林尚沃引见工部尚书曹振镛,这位将来的领班军机大臣,现在已经初现峥嵘。

总之一切的门路,林尚沃都已经设法走通,剩下的真要看嘉庆皇帝那脑子能不能转过来了!1807年到来,在尚显愚昧贫穷的有明朝鲜国,无波无动。

但有一帮人的内心却是火热的,自朝鲜八道各处赶到汉阳的良民及中人子弟,超过三千人。这些本来极难获得参加进士文科考试资格的人,在洪景来的强力介入下,不必再哀求当地的两班出具两班保审,只持四祖清单便赶至汉阳。

礼曹门前拥挤着无数前来领取号牌,登记注册的良民中人子弟。他们清楚的意识到,这可能是他们人生中唯一一次可以鱼跃龙门,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只要考中,那么阶级的跨越就在眼前。

执政的洪景来眼下正是用人之际,不仅登用了大量原本处于两班中下层的乡班乡吏子弟,还设法拉拢农村中的富农良民,和城市中操持手工业商业而富裕的中人子弟。

也只有这种家庭富裕的百姓,才有可能供应得起一个孩子十几年求学。至于真正广大的贫民,说句实在的,还是无法真正的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

拿着李禧著亲笔手写的保审名册,陈耀祖站在礼曹门前,等待着进入其中。意外的被丰山洪氏势道政治中的大将李禧著赏识,并不能使他获得更多的助力。李禧著和他明言,洪景来这一科只取真正有才学的人,不再像以前那般提卷通榜。

长期占据科举席位的京华士族此前遭受强力打击,这一回的科举,被权势所操弄的可能性大大下降。只要有真才实学,就有出头之日。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