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19.京仁铁道方初兴(2)

着的时候。

“心里怪我?”看李禧著刚刚的模样,洪景来温言询问。

“您的意思我都明白,是我格局太小了”李禧著到是豁达人,在家时陈耀祖和他说的那些,他自己结合整个汉阳的情势一分析,就明白了其中的必然,所以知道这对莱商而言,反而是某种挺好的选择。

“明白就好,明白就好。”洪景来点头,也就是自家兄弟明事理。

这就是大伙儿兄弟一道起兵的好处了,凡事都能通心意,明白轻重,知道可行不可行。没有什么利益交换,或者肮脏的权钱交易,大伙儿一道战场上打出来的天下,有理想有目标,拎得清。

“此番叫你们二人来,不是轮船的事情。”

“您的意思是?”李禧著相对更急一些,主动开口询问。

“此前曾委茶山研究蒸汽机,眼下我看既然能驱轮船,想来也能驱大车。”洪景来知道火车的机车是个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实验和改进,所以便把两人招来,商议此事。

“恕在下失言,此前在下曾设计过一部安置蒸汽机的大车,但是因为本身蒸汽机较重,并不能装载多少货物。”丁若镛到是实话实说,蒸汽机本身的重量,是个大问题。

想要更大的马力,就需要更大的蒸汽机,蒸汽机更大就更重,装载驮运的东西就更少,就需要更大的马力,这简直就是一个死循环。

必须要增加机器的转换效率,以提高其本身所能提供的动力!

“可有提升的办法?”洪景来还是相信这位大科学家的,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

“还在试验中,实在抱歉!”丁若镛知道洪景来殷切希望,可是他没有具体的可行方案出来。

轮船那是用明轮鼓水而前,多少带着些借力的意思,可火车机车怎么借力呢?安装在大车上,借什么力?

更何况朝鲜的道路状况那么差,就算发明了蒸汽机车,怎么在泥巴路上走就又是个巨大的问题,怕是开车一小时,修路五十分钟。

“换个思路,不要设法在蒸汽机车上装载货物,而是以他为动力,在车后拖拽装载货物的车辆。而且本官此前在铁山的坑冶中见过,以矮马在铁制的车轨上拉拽装满矿石的大车,十分省力简便,这是否可以用到蒸汽机车上?”洪景来随手举例。

以前在铁山开挖矿石时,开采的许多问题,包括矿坑渗水等等都有蒸汽机可以辅助解决。但是矿石从矿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