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闸斗水门,多少期望他将来能发挥出些作用吧。
小赵还要留在当地,等待春川的李喜命押送到,而且两人本来任务也不同,自然不用同行。道了一声告辞,自然分道扬镳。
一路打马回转汉阳,京畿道内的灾情相对江原道要好些,毕竟地处王京所在,赈济的更加得力有效。虽然也有京华士族吞并良民,但是总体上不太过分。
入城收了仪仗,进宫缴了王命旗牌,向兵曹核销了文书,最后还要和户曹打一打文书钱粮的官司,这一套下来,能把人累个半死。
末了,李玜又传旨召见,大抵是要询问一番江原道的民情如何,受灾情状。毕竟咱们这位纯宗大王也谈不上昏君,只能说被外戚们庞大的势力所牵制,有些事情办不得罢了,但是了解了解情况还是没问题的。
索性要进宫,洪景来一道领了牌子,准备见完李玜,再去拜见一下洪妃。老太太吩咐自己不要轻动,肯定是有所谋划的。
“小洪副承此去辛苦。”李玜跪坐在席上,刚有内侍从他这搬走一摞上书。
“为殿下分忧而已,不敢称辛苦。”洪景来其实是很辛苦,今天跑了大半天,还要来伺候这位小爷,可是能咋办呢。
“原州民情如何?”
“民情尚好,虽有些曲折,幸赖朴台转运不匮,市面粮米充盈,百姓称善。”
“米价如何?可否官民两便?”李玜点了点头。
“斗米百钱,官私皆善。”
“汉阳米价是?”像是想到了什么,李玜翻开了一份上书,快速的扫看了起来。
“斗米六十钱尚可”幸好他自问自答,不用洪景来难做人。
毕竟京畿道内和汉阳府的赈灾乃是小赵的叔叔赵镇宜主持的,这要是回答的不好,反倒不美。
“听闻有逆教作乱?匪首唤做禹君则?”
“倒也未曾民变,殿下可曾听说过‘吃大户’?”洪景来感觉这个词汇比较生动。
“吃大户?哈哈哈哈哈,到是十分贴切。”
只是稍微一思量,李玜立刻明白了过来,毕竟这个词真的是最浅显易懂不过了。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去大户家吃饭,很现实的。
虽说李王家就是最大的京华士族,但是他到底是国家的君王,要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不可能全都顺着士族的意思来。良民自耕农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赋税要从良民身上出,兵役要从良民身上征,李玜就算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