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30.宣惠厅常平佥正(2)

显宗十一年(1670年),李王连这点俸禄都发不出来了,表面看上去四海升平,八道天下终于安宁。所以将正五品的俸禄改为三十石,但是实际上要打一个八九折,也就是直接规定只发二十六石,实发多少鬼知道。

肃宗二十七年(1701年),戏已经演不下去了,李王脸都不要了,正五品从今以后一年只发十七石。

景宗元年(1721年)甲午改革,编订续大典,将俸禄定为每月发放,并沿用至今,规定正五品的年俸为十七石米和豆,米豆各半。

是的,洪景来现在的工资是一个月一石三升米豆,还是陈米新米掺半。

对了,除了干检详的第一个月以外没有发过!

升了佥正的话可以每个月多领二升米,至于能不能领到就看你的命了。

这也就算了,没有俸禄拿出来发放,咱不是还可以铸造常平通宝,发钱也是一样的,而且铜钱硬通货,只要铜在那里,就值钱,这个官不是一样干的嘛!

在李朝早期常平厅并入宣惠厅的时候,确实不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个铸钱的权力是掌握在宣惠厅手里的。这个常平佥正也确实是肥缺中的肥缺,很多人干。

但是,又要说但是了,生活不会这样一帆风顺的!

倭乱了!胡乱了!

这个朝鲜就乱了!

首先乱之前李朝中央政府的实权还蛮大,尤其是中宗仁宗大王那会子,社会发展,天下承平,又没有多少战事,自然的铸钱也主要集中在中央的宣惠厅和宫内。

但是后来女真和倭寇势大,边疆军费飞涨,从汉阳搬钱过去很麻烦,于是就开始各地监营铸钱。中央的铸币机构也转移到了备边司,常平厅算是半废,但好歹还能铸币。

结果德川幕府早期大规模出口红铜导致国内贵重金属开始缺乏后,经过新井白石等人的呼吁,红铜的出口大规模消减,常平厅彻底完蛋!

没有廉价的日本铜,铸造个屁!

朝鲜自己的铜矿那时候就没有什么大的发展!

一直到了英正年代,李朝自己的采矿业发展了起来。地方上运营的银矿多达六十八座,铜矿也差相仿佛,但是都是私营的。

朝廷还是没有铜!

能掌握的那点铜,都拿去给训练营厅铸造铜钱,发放军饷了!常平厅也就是个后娘养的,啥也没落着,铸币业务几乎就是没有了。

所以汉阳诸候选官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