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27.王师飞檄复南北(2)

于是洪聪珏领上自己的那些义兵,配合了百十个乡勇,拉了二百人去收复造山。

李在朝则是带着自己的契兄弟和乡勇合计二百,跑去收复芦山。

这当口,韩三石在汉阳歇了两天后,终于慢悠悠的护送着同属于金祖淳一派,几个和闵廷爀十分亲近的官员,还有闵景爀一同赶到庆兴。

闵景爀自然是担任着招讨副使,还有一个佥正过来做幕府掌书(屏蔽)记,一个弘文馆的校理来做了行军司马,最后还有几个小官儿,一道儿充进幕府做经历。

这个咸镜南北招讨大使的幕府也就是个临时机构,这些差遣都算不得官。不过是临时把他们从本职抽调过来,组成一个前敌指挥部。

如果碰上什么喜爱微操的驴板车座驾,屁股中一箭皇帝。或者三连机枪右移二十米,共和国总后勤部长常凯申总裁。

那还真的就是前敌指挥处,一切都要看上面的微操。

不过还好,纯宗大王十三岁孩子一个,暂时没有微操的想法,也没体会过微操的快感。以李朝的状况来看,还真不一定能给他提供什么微操的机会。

老天爷不给他面子,倭来跪倭,鞑来迎鞑。除了感叹一句“虏虽丑,然制我有余!”

真的很无奈啊!

废话不多说,洪聪珏和李在朝自然是天兵一至,鞑虏竞相灰飞烟灭。造山芦山等县很快光复,鞑虏在王师的强力打击下,不断逃窜。

最后嘛按照剧本,鞑虏收拾残兵败将,逃奔古邑城,试图背水一战。

战果辉煌,庆兴发往汉阳的捷报那真是花团锦簇,一下来了好几位捉刀手,闵廷爀的写材料班子分外强大。

连洪景来都要佩服这些官员的花样文章写得好,明明几十个字的事情,能扯成上千字,还都是四六短句。各种典故旧章信手拈来,写表文的本事,到底比抄袭考上进士的洪景来强。

反正王师是连番建下奇功,击败的鞑虏何止千百,救回了多少多少被虏劫的百姓。

最后需要做的就是旌旗招展,锣鼓喧天,带着号称二万人,实际三千四百人的“雄壮”大军出征土门江,一战而定乾坤。

不得不说军队是一个奇异的地方,它拥有某种把人彻底改造的魔力。洪景来抓的民夫,半个多月有人带着,如今看来居然也有了点令行禁止的模样。

而那些纯粹就和圈养的牛羊一样被关在兵营里,只练习了一个排队的三千壮勇,走起来虽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