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异地扩张(2)

张长吉之所以要将付款时间拉长,就是为了防范风险,万一安公县那边有什么变化,自己这边的建设资金和土地资金,靠着新工厂,就能周转过来。

“蒋书记,各位领导,这就是长昭控股公司提出的付款方案,总共21个月的付款周期,我个人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会议室坐着一群人,每人手里都夹着烟,整个会议室烟雾缭绕,每个人的表情都隐藏在烟雾后面。

坐在会议桌中间的一个人提出了反对意见:“我觉得不能同意,咱们海城现在要引进的是高科技产业,而不是饲料这种夕阳产业,这不是土地款的问题,土地在那里,他也带不走,这是咱们产业调整方向的问题。”

这位的话音一落,马上就有对面的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五亿元的土地款,意味着后续十亿,甚至二十亿的投资,几千上万人的岗位。

而且余主任刚才也说得很清楚了,他这个属于生物保健饲料,并不会产生废水,废气等污染。

这个工厂,能为咱们海城增加上百亿的GDP,以十亿计的税收,以他这个产品技术水平来看,至少比那些电子组装厂,更值得咱们支持。这个至少是自己的核心技术。”

蒋书记是一位面容坚毅,方脸平头的中年人,听完正反两方的辩论,将手中的烟在烟灰缸上磕了磕:“举手表决吧,我个人同意这个项目落地。”

说完,先举起了自己的手。

“8比5,决议通过,余主任,你负责和长昭控股公司的交接,至于土地,由区政府出面帮忙协调,小作坊太多,也确实不利于咱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书记一锤定音,下面的人自然就翻出了地图,按地图上的规划,开始分配任务。

工业区所处的地方,大多就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农田,一个月时间,足够政府搞定补偿。

到九月底的时候,张长吉已经站在了自己的这片土地上。

“不得不说,大城市的行政效率就是高,这段时间辛苦余主任了。”

余主任哈哈大笑:“那里的话,为企业服务,就是咱们管委会的职责,这都是份内之事,我们也希望工业区的企业每家都是生意兴隆,蒸蒸日上啊。”

这倒是余主任的真心话,如果张长吉的这个工厂能够顺利开工,将这五百亩的工业用地全部利用起来,说不得今年管委会的业绩又是浓重的一笔。

第一大城市,建筑公司,监理公司多如牛毛,张长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