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十六章 神昉(2)

题,而这仅仅是一条主道。

如此庞大的地下工程,在整个废土上也不多见。

来到这里,已经能见到不少长安避难所的居民,他们好奇地望着玄奘这个新面孔。

主通道尽头,能看到长长的石制围栏,随着距离的接近,可以看出围栏围成一个很大的圆形,直径大概有二十辆车并排那么宽。

这个巨大的深井之下,透出幽幽的荧光,数十条粗大的管道从中蜿蜒而出,通向四面八方。

“长安之心。”路过那里时夏安介绍道,“据说是旧世的第五代技术,裂变型,负担了避难所百分之七十的能源供应。目前只有人工监控方法流传下来了,没人知道它的原理,它主要由主控计算机管理。”

“第五代技术应该挺稳定的。”玄奘观察着下方的反应堆,这里只能看到它的外壳,造型显得意外的单薄和轻便。

但没有人害怕它,第五代技术已经能做到近在咫尺的范围,也不必担心辐射泄露。

“监督员也是这么说,他说就算我们都死了,这东西估计也能再运行一两百年。”夏安感慨道,“只是觉得很讽刺,我们赖以生存的能源,也是几百年前那场末日的罪魁祸首。”

沿着反应堆绕行了一段,他们穿过繁忙的发电室和资源回收室,进入熙熙攘攘的生活区。

据夏安说,整个避难所大致围绕着反应堆呈六边形分布,人口约为一万两千。避难所里有全套的生活设施和完备的循环系统,在开放后的四百年间,进行过多次改造,常驻人口也比最初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在设计时,为了让避难所居民能够习惯长期的地下生活,很多东西都保留着旧世的影子。

比如仿制的小巷和街道,两边甚至还有某某拉面、某某美食、某某小吃的招牌。“然而里面卖的全是罐头和合成食品。”夏安厌恶地说。

“那边是怎么了?”玄奘注意到不远处的人群,问道。

几条街道的交汇处,一个不太大的空地上,人们席地而坐,脸整齐地朝着中央高台上的一名年轻男子,表情随着他抑扬顿挫的语调而变化,如痴如醉。

“噢,那个,是神昉大师在讲经。”

神昉,玄奘在心里默念了一句,没想到这么快就遇见了。说起来,你也算是我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呢。

玄奘停下脚步开始观察对方。

神昉看上去年龄与他相仿,板寸头,浓眉大眼,脸部线条硬朗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