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铁剑、长矛、标枪这些简单的兵器,再复杂的兵器以及铠甲,就需要相关的技术手册才行。”王锆接着介绍道。
欧阳朔点点头,兵器铠甲的锻造技术,从来就是受到官方高度保密。只有在官方设立的作坊呆过,才有可能掌握相关技术。一旦进入官方作坊,为了保密的需要,又无法轻易离开。
因此,对王锆的技术瓶颈,欧阳朔一点儿都不感到惊讶,笑着说道:“这件事情不能着急,我已有计较。最多再有两个月的时间,就会有结果。”
王锆心中一喜,“有了大人您的保证,我就更有动力了,这段时间一定好好地培养学徒,把准备工作做足。”
看到王锆兴奋的样子,欧阳朔嘿嘿一笑,这也是一个技术狂人啊。参观完武器作坊之后,他没有停留,直接告辞离开。
最后一站,欧阳朔选择了廉州学院。至于初级烧陶厂,因为建在村落外面,下午已经是赶不及,只有等下次有时间的时候再去看一看。
廉州学院建在私塾旁边,占地面积并不算大,仅与妈祖庙相当。
学院正门,挂着范仲淹题写的院名牌匾。原本,按照范仲淹的意思,是让欧阳朔亲自题写院名。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欧阳朔连毛笔字都没写过,哪里敢献丑,坚决地推掉了。很多时候,该藏拙的时候,就得坚决地藏拙。
门口的楹联,在欧阳朔的建议下,选择了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在古今贤文·劝学篇中写到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院分为前后两进院子,前院是学生们上课的地方,共有四间教室。院子中间的庭院,简单地种了几颗竹子,供学员们休息。后院设有专门的厨房,以供学员用餐。另外还有四间卧室,供学院的老师及其家属休息住宿。
因为还没有开学,整个学院显得极为安静。偌大的一个学院,一个学员也看不到。欧阳朔迈进气派的正门,穿过前厅,径直来到后院。
后院的小竹林边,苏则先生随意地倚在青石板上,专注地看着一册古卷,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倒是有几分隐士风范,看得欧阳朔羡慕不已。
见先生看书看的入神,欧阳朔没有贸然上前打扰,安静地站在一边等候。没想到,整整二十分钟过去了,先生没有丝毫动弹的意思。他只能无奈地故意咳嗽一声,提醒自己的存在。
苏则抬头看到欧阳朔,不慌不忙地将书册合上,放到一旁,起身整理了一下着装。这才不紧不慢地躬身行礼:“苏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