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义说。
“是个大英雄,充满了浪漫气质,不可思议的一个时代人物。”徐咏之说。
“哈哈哈,这个人非常具有审美上的价值,对吧。”赵二说。
“他自己的命不长了,就赶紧想尽办法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但是隆冬时节去打北汉和契丹,你觉得能行么?”赵匡义说。
“……”
“禁军士兵的命不算命?那些民夫、百姓的命不算命?去年冬天就闹了肺疫,他今年又整这么十万人规模的聚集,如果失败,可能会死几万人吧,现在大周需要的是休息,如果要进攻,也应该是难进,但是柴荣最害怕的就是休息,他要啃最难啃的骨头,为了他的荣光,最后的荣光,他图啥?给他那个新收的小女朋友吹牛吗?”赵匡义说。
徐咏之明白赵匡义说得对。
一个将死之人的英雄气概,好看;但是跟随他出征的士兵,确实是风险重重。
“雷嵩都不愿意去打北汉,他有了孩子,变得温柔了,也软弱了,但是他做决定的时候特别快,他知道去刺皇帝,他会死,不去刺皇帝,他和很多当丈夫的、做父亲的都会死。”赵匡义说。
“陛下是个宽厚的人……”徐咏之苍白无力地辩护着。
“宽厚?柴荣是个第一流的皇帝,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暴躁的人,他对敌人宽宏大量,却对自己人缺少耐心。”赵匡义说。
“不许你这么说先帝!”徐咏之说。
“他亲自提拔了你,我能理解你不愿意承认这件事,”赵匡义说,“他的脾气非常坏,高平之战他杀了多少逃跑的人啊,大家都劝他,应该抽签杀,但是他全都杀了。”
“没人劝他吗?”徐咏之问。
“一直都是大姐在劝他,他是一把刀,而大姐就是那个刀鞘。”赵匡义说。
“大姐是谁?”徐咏之问。
“哦,忘了说了,我的妻子是当今太后的小妹妹,我跟先帝是实在亲戚,一担挑的姐夫和妹夫,他家的事情,我比较熟。”赵匡义说。
“柴荣出征南唐的时候,大姐正在生病,身体不好,但是怕他杀人太多,还是坚持去了江淮前线,陪着他,他就不会乱杀人,但是大姐也因为这个原因,身体恶化,就这么死了。”
“大姐薨了之后,二姐进宫做了继后,虽然柴荣还算听劝,但他已经开始有些任性了,这几年,因为身体的愿意,更是越来越放飞自我了,最近跟南唐送来的医女很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