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99章 国之重器(4)

人逗着闷子,哈哈大笑。

完科上市后,何平回到了辽省。

放了寒假,小柱儿也回到家中。他现在跟张新杰的感情稳定,何平和毛春华是比较开明的父母,张新杰的的父亲张建业是原平县的主政官员,他巴不得攀一位何平这样的亲家。

在双方父母都没有阻挠的情况下,两人感情迅速升温,放寒假的时候张新杰经常会出现在何平家找小柱儿来玩。

小柱儿在京大学的文科专业,而张新杰选择的却是以工科见长的水木大学的精仪系。

何平听张新杰聊天时说起她在学校学习的日常突然想起来一件事。

“新杰,你们学校光刻机研发水平怎么样?”

“叔叔,我们学校在光刻机研发上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但是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何平来了兴趣,问道:“哦?这个差距有多大?”

张新杰思考了片刻,说道:“至少15年的差距。”

那也不算大,何平心想。

后世国内芯片制造被国外卡脖子最严重的就是在光刻机上,何平还曾经一度关注过这个问题,他知道国内并不是造不出光刻机,只是造出来的光刻机与国外有代际差罢了。

在消费电子市场领域,代际差别就意味着赢家通吃。

这也是国内芯片被卡脖子的主要原因。

“那你们学校光刻机的研发还在进行吗?”

“叔叔,我一个学生哪里知道那么多。不过我们学校在80年研制出第四代分步式投影光刻机之后,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成果了。”

“第四代分步式投影光刻机?这个光刻机精度如何?”

“这一代分步式投影光刻机光刻精度可以达到3微米,在当时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何平这几年偶尔会搜集一些国内外关于半导体的资料,知道国外自七十年代就已经把研究发向转向了接近式光刻机,看来国内外的差距还是有不小的。

这种情况让他陷入了沉思。

后世一些民科经常会说我们国家七八十年代光刻机的研究水平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分伯仲,只是到了九十年代,大家都觉得造不如买,才放弃了自主研发,让国产光刻机事业十年难有寸进,导致后世发生中美贸易摩擦后被国外卡脖子的现象。

这种论调不能说子虚乌有,但只能说是以偏概全。

实际上的情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