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可又不敢得罪他。
这时许劲松无意中结识了已经是内阁的沈和,沈和第一眼就看出许劲松有胆识,一身的正气,有心想提拔他,于是在沈和的安排下,许劲松进入到应天府做了一名捕快。
没过几年老皇帝驾崩,新皇帝登基,人事上自然是大换血,原先的锦衣卫和东厂是一个衙门,造成了东厂权利过大,而锦衣卫就成了东厂的附属机构,弄的东厂尾大不掉,再加上东厂的曹怀仁,飞扬跋扈,弹劾他的人自然不在少数,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新登基的仁宗皇帝,对东厂进行了大规模的裁撤精简,防止了宦官过早干政。
曹怀仁自然被撤了职,被打到凤阳守灵去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曹公公就这样为所有人淡忘了,仿佛没有来过这个世界,自此东厂才回归到正途。
而在应天府锻炼了几年的许劲松,突然接到上面一纸调令,直接到锦衣卫镇抚司衙门报道去了。
在沈和的保荐下,许劲松做了锦衣卫指挥使,掌管锦衣卫以及诏狱,直接对内阁与皇帝负责。
新皇帝登基后,在沈和为的内阁带领下,朝政平稳,文武融洽,朝野威服,一切似乎看上去都很顺利,没有一丝的波澜。可是只有沈和心里最清楚,他们的新皇帝并没有放松警惕,因为在乐安州总有一双眼睛在暗处窥探着,正伺机而动。
第二天早朝完毕,沈和留了下来,此时空旷的大殿上只有仁宗皇帝和沈和二人,沈和道:“皇上,对汉王要早做准备呀!”
仁宗望着殿外的天空,肥胖的身躯显得他很结实,但也很脆弱,不过仁宗还是收回目光道:“朕的这个弟弟真的要动手吗?”
沈和道:“皇上,这个时候已经由不得您,也由不得汉王了。”
仁宗叹口气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摆摆手道:“你去办吧!”
沈和道:“是,皇上,老臣告退。”说完退出大殿。
汉王府,朱高煦正坐在园中与几个心腹将佐在商量当前形势,朱高煦道:“朝廷已经有所行动了,据收到情报,那个内阁辅沈和,从三个方向向我乐安伸出了钢刀,一路大军是从永平坐船从海路过来,很可能在登州沿海登录,一路是从太原进,正在直逼顺德,第三路从汉中正在向开封移动,堵住了我们北进和西进的路线,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这三路兵马就像三把匕三双眼睛,死死的盯着我们,一有异动,就会立马杀奔过来,沈和这个老狐狸,果然是老奸巨猾,招招要人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