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3章:岁月如梭(1)

一场风波过后往往能带来一阵平静,或者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谁又能说的清楚呢!

一晃八年过去,往事如烟,岁月如梭,这一年是永乐二十二年,生了一件大事。

大明朝一代雄主永乐皇帝在北征班师途中驾崩了,这位靠“靖难”登上帝位的雄主,与太祖皇帝并称为“万世不祧之君”,葬于长陵供奉于太庙。

而国师道衍也随之归隐,居于长陵,对于道衍来说,他的这一生或许并不一定轰轰烈烈,但却足够充实,充满传奇,足以被后人不断评说,至于是非对错,那也是“生前身后事”。

不甘于破庙里吃斋念佛的他,当年毅然决然的辅佐燕王走上了造反谋天下的道路,最后虽加身国师,但是回过往,不禁感叹毕生杀业太重,借用一酒肉和尚的一临终感叹来慰以寄托:笑看生平因与果,今日方知我是我。

自此道衍隔绝于天下,隐迹于武林,再也无人见过他,或许随着老皇帝的驾崩,他那世俗情缘也随之烟消云散了,这也许就是他的一种归宿。

老皇帝驾崩后,帝位顺利的传于太子朱高炽,这就是大明朝的仁宗皇帝,改年号为洪熙,第二年为洪熙元年。

为了防范其他的几个兄弟藩王,于是就将这些藩王封地的财政与军政也收回朝廷,选派文官去总理地方事务,架空了这些藩王,进一步的削弱了藩王们的势利与野心。

但是对于最有威胁的汉王朱高煦,仁宗皇帝却采取了麻痹政策,为了稳住这个咄咄逼人的兄弟,仁宗只收回了财政权利,地方军政大权依然握在汉王的手中,保留了汉王的私人卫队,而此时汉王的私人卫队已经达到惊人的两万多人,远远的出了朝廷的规定,已经是一支军队了。

前来投靠汉王的谋士门客数千,每日在汉王府上进进出出的马车络绎不绝,尤其是到了晚上那更是车水马龙,夜不闭户,消息早就传到了京城。

沈和,字太中,号元宜,江陵人,永乐五年进士,当年进入翰林院编修,即“庶吉士”,永乐十年进入内阁。

仁宗继位后,任内阁辅,总理朝政,永乐八年到二十二年的五次北征,有三次是此人所策划,深受太宗皇帝赏识与信任,太宗皇帝驾崩前曾牵着沈和的手道:“太子心仁性弱则阳刚不足,愿卿倾力辅之。”就这样沈和成了托孤之臣。

沈和为人低调,不喜张扬,但是城府极深,做事内敛而不羁。

当夜,沈和在内阁中料理公务,锦衣卫指挥使许劲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