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上李筠之子李守节正在详报潞州情形,对于其父李筠被杀,他早有心理准备,依旧宣誓效忠于周。
潞州节度他是不能做了,柴宗训正在考虑将李守节调往其他地方。
此时杨业带着佘夫人和三个儿子突然闯了进来,董遵诲急忙挡在柴宗训身前。
柴宗训将董遵诲拉开,却见杨业跪地磕头到:“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末将愿随吾皇再造汉唐,听凭吾皇差遣。”
“好,好,”柴宗训过去将杨业扶起来:“朕得杨统领,如虎添翼,亦稍解丧杜汉徽之痛,再造汉唐有望提速。”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李筠兵败被杀的消息传到淮南,深感错过时机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大呼:“守珣误我。”
接着便命亲兵速将翟守珣拘来,守珣急忙自辩:“使相,当日在下去往潞州,李筠确实并无反意。”
“及至后来如何起兵,如何被杀,在下实是不知,恳请使相明察。”
李重进也拿不准翟守珣是否真的误他,便喝到:“暂且将守珣拘押,待查明事实真相后问罪。”
翟守珣推开亲兵,拱手到:“使相,守珣有一言,如使相肯纳谏,守珣死而无憾矣。”
毕竟是曾经的幕府掌书记,李重进挥手到:“你且道来。”
翟守珣说到:“为今之计,使相唯有整理行装,入汴都朝圣,使相身负丹书铁券,皇上必不至加害。”
“不可,”一旁的部将谌敬说到:“使相乃太祖至亲,当日若非太祖被蒙蔽,使相便是今日之至尊。”
“如此,总不免见忌于当朝,若再入汴,适中他计,恐一去不复返了。”
李重进犹豫到:“若是不朝,倘今上加责,奈何?”
另一部将向美说到:“使相,古人有言:‘宁我薄人,勿人薄我’,今当皇帝平潞,兵力已疲,何不即日兴兵,直捣汴都,此乃先发制人之计也。”
李重进本早就想起兵,如今上下一条心,再不起兵,更待何时。
“只因吾乃太祖至亲,事周拒周,终难免一死,不如就此出兵,与小皇帝拼个你死我活。”
当下将翟守珣拘押,又投书南唐,一面修城缮甲,准备攻守。
转瞬数日,忽有探子来报,周军已南来。
原来,平定潞州之后,柴宗训马不停蹄带着一干将领直奔淮南,路过汴梁都未曾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