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21章 真正的贞烈忠孝之才不会背弃君父(2)

免,出行不禁,见官不跪,朝廷对其如此恩待远甚于庶民,他们当中谁要是不满那就真是忘恩负义,不知忠孝!

朕看不但让其三代不能参加科举为官,其三族三代也不能参加科举!因为其家风族风以及亲族之教养肯定亦有问题!其本人更是应该流放!就这么拟旨,宣示下去凡罢考者若敢有不满之心一经查实就如此严办!”

“是!”

方从哲回了一句。

而孙如游则不由得惊骇道:“陛下,不能这么想呀,治国需要贤才呀,而这些罢考者多为贞烈之士,将来之栋梁啊!”

朱由校可不觉得这些数百名罢考的士子和没有罢考的士子有什么与众不同。

毕竟都是学的一门学问,都是擅长写八股文。

唯一的差别可能是八股文水平不一样,还有就是在政治观念上可能不一样,有的人念歪了经,只在乎自己士大夫的脸面,有的人则因为种种原因更加注重整个社稷与天下百姓的利益。

要不然,历史上大多数状元也不会大多数没什么能为,即便有几个有名气的也只是在学问或气节上有名气,与历史大势无补。

在朱由校看来,是不是人才还得等录取后通过参与朝堂纷争与军政事务才看得出来。

有的能很快在实践中训练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有的则变得只知道随波逐流、敛财害人。

有的甚至既没有能力治国也没有能力害人,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所以,朱由校觉得自己要想选到真正的人才,还不如扩大录取数量,这样增加筛选面,然后再在录取后进行训练与进一步筛选。

就和后世大学生扩招后,许多单位或企业都会先大量召集一批应届生做储备干部一样,反正一时也看不出谁比谁优秀,就干脆先都招进来,然后再培训。

朱由校也打算以后扩招更多的进士进入朝堂,然后再通过后期建设一些行政学院与技术学院培养一些行政类官员与技术类官员。

毕竟主政一方的肯定是需要综合行政能力比较强的官员;而有的官员则综合行政能力不强,但却在搞工程或搞经济或判案方面有异于常人的能力。

所以,在朱由校看来,大明以后录取官员的科举制度需要扩大录取名额然后进行再培训是有必要的。

毕竟有些在某方面有专业特长的官员不一定会非常擅长八股文。

甚至在综合能力方面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