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
得多大的功劳,才能在这等上达天听的要案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过程基本清晰,只剩下最后一个,也是最好奇的答案要验证:“安南叛臣莫登庸麾下有十三太保,个个武艺高强,身经百战,莫正勇正是其一,此人能败于你的手中,看来你武艺高超?”
“只是练过。”
“哼!武者不讲究谦虚那一套,证明给我看!”
话音落下,陆炳手中的笔一搁,起身挥拳打了过来。
海玥有些无语,却也毫不退缩,急提内劲,猛然迎上。
“嘭!”
拳掌相撞,海玥侧身卸力,巧妙化解那股力道。
“来!”
在身后八名锦衣卫见怪不怪的注视下,陆炳见猎心喜,一声暴喝,继续进拳,刚猛雄烈的内劲迸发,皮肤竟肉眼可见地泛红。
海玥记得老爹说过,皮肤泛红,是许多内劲法门修炼有所小成的体现,与安禅制龙的静功,走的是两个极端。
此时陆炳动手,海玥就都感到一股扑面的热量,好似眼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散发着滚滚热力的火炉,下意识就有种退避三舍的念头。
但他心头一定,把这种胆怯退意摒弃,也猛提内劲,背脊挺立,针锋相对地与之过招。
两人双手交错,空手相搏,拳风呼啸,竟是不分高下。
“哈哈!痛快!痛快!”
走了二十多个回合,陆炳陡然收势,双手负后,姿态威武霸气。
锦衣卫里面可没人敢跟他真打,弱的打不过,强的总是收着几分力,小心翼翼,唯独这位毫无保留,旗鼓相当,大感痛快:“你弓马娴熟否?嗯,以你的内练修为,稍加习练便可,足以考武进士了!”
历史上的后年,陆炳就考中了武进士,去了边防蓟州,后来蒙古鞑靼部攻打冷觜关,陆炳获得军功,顺理成章地晋升为副千户,从此开始火速升级,没几年就授予锦衣卫指挥使的实权。
现在的他确实有这个想法,才会这样问,而海玥回答:“若科举不第,投笔从戎亦是选择。”
陆炳浓眉一挑,先是有些不悦,但他骨子里对于文人其实很尊敬,不然后来也不会庇护沈炼,再见海玥神态语气自然,并没有文人那骨子里瞧不起武夫的架势,倒是笑了笑:“有文武两道可选,以阁下的年纪,大有前程!来日到了京师,可来寻我,我看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