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66章 郝成觉得自己是有点儿气运在的(2)

“官腔打的挺好,到现在一个也没引进来。看看空港新区的项目,什么物流产业园、物流基地、冷链中心,这几年最大的项目也就是引进了整车的制造企业比亚

“不对,看好白驹科技,可别被他们截胡了!”谷玉峰一怔,不过当即反应过来:

“还是不对,我今天犯傻了!算力中心在那又搬不走,研发中心也不可能搬空港新区去,那地方根本就不合适。所以,我们这一切都是已经注定了的,亏我还应承了他那么多!”

谷玉峰难得的多说了几句,听着像抱怨,只有咧起的嘴角证明着他真实的内心:算力中心放到空港新区算个啥啊,顶多多费点儿电,白驹科技可是实打实的注册在高新区。

郝成觉得自己是有点儿气运在的,刚还念叨呢,这事儿就成了。

谷玉峰的这个投其所好简直直接投到了郝成的心坎上,两个人的会面更是波澜不惊。

郝成从小生活在这里,如无必要,本身就没有往外跑的想法。

更何况,谷玉峰一上来就送的这个大礼——总投资23亿元,综合算力1000p(1e)的临州智算中心一期工程,原价转让,而且可以分五年付款,没有利息。

而且这个价格还是不含周边配套设施的,包括电力、网络等基础工程,用谷玉峰的话说,那就该是政府给企业做的配套,放心用着就是,谁都说不出什么。

甚至这个价格都没有算土地转让的钱,基本上就算是半卖半送了。

搁早几年没有敢这么干的,但是最近,这已经屡见不鲜了——很多地方是真的已经醒了,营商环境也远非早几年可比。

尤其是能够产生巨大价值的企业,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香饽饽。

一个科长拿捏一个企业的情况有些地方可能确实还存在,但类似重庆力捧赛力斯之类的美谈也在很多地方不断地在上演。

临州在这方面做的一直都不算差,也是学习沿海地区学的最像的地方,各种政务一件事专区搞得也是像模像样。

只是受限于自身经济和产业的原因,转型颇为不顺利,徒之奈何。

现在突然冒出来了一个白驹科技,从天而降的机会,如果再抓不住,那就真的无话可说了。

像白驹科技这样的企业,别说临州了,就算跑去北上广深,这些地方都得加几分重视。

如果谷玉峰能够自己做主,他甚至愿意直接将这价值23亿的算力中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