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76章 继续加担子(2)

广洋,我没答应。”

朱元璋沉默片刻才说道,“这个杨宪胆子倒是不小,我倒是要看看他到底想做些什么!”

对于杨宪,朱元璋还是比较信任,这也是跟了他十多年的老班底了。而且在有些位置上,这么个钉子也能起到作用。

只是这样的信任也在降低,以前的杨宪虽然看似胆子不小,可是不像现在这么得意忘形。

继续看看杨宪的表现,看看他执掌中书省后是不是原形毕露。还有一些事情也需要他去办,朱元璋需要新的中书省格局。

朱元璋随即问道,“这些天在瞎忙些什么呢?”

马寻回答道,“在盯着那些医官的训练,我觉得能用得上,朝廷的战事还没有消停。”

朱元璋没有表态,虽然觉得现在的医官、医士够用了,不过如果真的能教出来更有本事的,那也不是坏事。

马寻也继续说道,“火药的事情还在研究,只是头绪不清晰,可能得花点时间。”

朱元璋就要再次叹气了,自家这个小舅子真心不喜欢在朝堂上何人争斗,就想要当个工匠、郎中。

看到马寻还要开口,朱元璋说道,“国子学多去一去,和礼部也多往来,明年国朝第一次开科取士,你当主考官。”

马寻愣了一下想要推辞,“姐夫,我虽然识字,可是才学肯定不如那些人。”

“又不是让你下场科举,你就是个主考官。”朱元璋立刻说道,“不能让宵小乱了规矩,大事小事你盯紧了,这事情也只能是你去做。”

马寻这就推辞不了了,他只是负责会试,不需要他批卷、阅卷等。

而大明虽然是第一次科举,不过很多的事情也都可以借鉴,北宋时期的科举就定下来了足够完善的规矩。

糊名考校法就是在北宋时提出,尽可能的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而明朝现在初步定下会试三年一次,每次是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分三场进行。

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第二场试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内选答一道。第三场试经史策五道。

而对于大明的第一次科举,朝廷上下虽然都非常重视,可是大多数人心里实际上并不太看好。

北伐还没有完全结束,四川、云贵也没有收回来,乱世甚至谈不上彻底结束,这个时候的文教自然谈不上多好。

不过不管怎么说,该科举的时候还是要科举,这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