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上架感言(2)

就签了,所以

这里没有任何别的意思,而且我也很赞同编辑这种看法,因为现在必须要尊重市场风向,历史本来就是小众,总不能更加小众吧。

第二个点,是有太多的历史背景介绍。

这个我是经历了非常充分的考虑,并且反复权衡过很久,依然决定保留的。

原因是很深层次的。

历史文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一个大同人!

想不明白这一点,也就解决不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最普遍矛盾。

喜欢历史文的读者,几十本书下来,往往对特定时期的历史,对特定的人物已经有充足的了解,并形成了自我的认知。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大同人想要写出新的故事,不洗掉读者原本的那些认知怎么能成功呢?

如果不一层层的铺垫,组合出我的世界底色,写到后面就会发生一个麻烦的事情。

——读者会拿别的书的设定,来套我故事里的人物。

然后和他想的不一样,就开始各种不满。

到时候,吵赢了,读者跑了。吵输了,读者也跑了。

所以我宁可做出一些牺牲,也要在前期完善我的世界观。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反复拿杭州一姐做计量单位,就是希望能建立一个方便理解的价值体系。不然的话,读者从别的玩个花魁几万两的书过来,看到主角因为几百两陷入困境,就根本无法共情。

所以我必须得一本正经的抠着史料告诉你,大明就是有鬼怪的,社会就是很离谱。

有这些的底蕴支撑,才能让读者相信小说这样演绎的合理性。当读者愿意相信作者的讲述时,后面我瞎写的时候,读者才能带入节奏。

还有一个点,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胡乱代入。

历史文遇到这个就很糟心。

历史是什么?

我们看历史,看的不是一段段的故事,而是一个个的人性。

所以,历史没有重复和相似,重复相似的只是人性。

大家尽量不要刻意的去对比。

————————————————————分割线——————————————————————————

到了最后的摆碗环节了。

老郭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说的就是我啊。

所以希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