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天地是大药,虚实有道(2)

年所送资源,完全够他修行。

甚至略有盈余。

“师兄,我等告辞。”

玄通与玄玉稽首,玄明还礼。

两道人离去后,玄明没前往藏经阁。

用过长宁送来的早食,他坐在树下石凳上,拿起玉简,继续翻阅品悟。

楚氏所送三册玉简颇为契合他心意,玄明当然要抓紧时间化为己用。

经阁观经也好,山中赏景也罢,还是参悟心得,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修行。

眼下明显创法更急更重。

不过,玄明没一味沉浸在玉简心得中,下午时,他会拿出阴阳筑基篇观摩,换一换脑子,同时再简化一番。

———

当天傍晚,五百经卷入经阁。

道藏是道脉传承一部分。

道藏越丰富,底蕴越深厚。

道门很多妙法都是参悟道藏而来。

故而,大小道士皆喜气洋洋。

玄明只在经书整理完毕后,上二楼看了眼,捋须含笑,满意颔首,就返回居所。

书就在经阁,安静陈列,散发书香,不会丢了,也不会长脚跑了,以后有的是时间翻阅参悟,他不必急于一时。

太急切,既要又要,分不清主次的结果,是物极必反,劳而无功。

问道院,玄明继续埋头品悟心得。

地点由树下转到茅舍,从石桌换成木案,案几上放着四册玉简。

一册是楚氏所送。

一册是四象真人所留。

一册是楚东私送。

一册是楚家主个人送。

玄明一目十行,脑海灵感迸发。

修道不能闭塞,一家之言,不可尽信。

玄明阅读四家修行心得,相互比较与印证,彼此细化与补充,去芜存菁,从四个角度入手,增加自己对练气境的认知深度与广度,丰富他在此境的理论储备,加深自身创功底蕴。

于外事上,玄明很怕麻烦;可于修道上,他从不怕麻烦,反而怕不麻烦,唯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修行才会事半功倍。

拒绝俗事,是为清静。

接受麻烦,是为清净。

这两点,玄明一直分得很清。

除了下午抽出一个时辰,简化阴阳筑基篇,他其他时间都在参悟玉简心得,阅读其中字字珠玑的文字,用心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