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信的,她本来就是星城人,去市区省下许多繁琐的手续。
在九月三十号的时间,张秋瑞终于把小说写完,修修改改,抄写完了。
邮寄出去之前,张秋瑞另外还‘抄’了三首诗和小说一块邮寄到潇湘杂志社。
三首诗,一首致橡树,后世这首诗被高中语文教科书内容,可见这首诗的质量,不过现在归她了。
这首诗有三十六行,七毛钱一行的话,就有二十多块钱,并且每行都没几个字,可见写诗来钱快。
第二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所以‘抄’这首诗下来,或许这诗人没写出这首诗出来,就不会意外身亡了,自己也算间接救了一个人。
第三首乡愁,后世这首诗也被语文教科书内容,同样证明了其文学价值与深远影响。
张秋瑞在抄写这三首诗时,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仿佛与那些未曾谋面的诗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好像,自己太不要脸了。
完成这一切后,张秋瑞小心翼翼地将手稿装入信封,贴上邮票,投进了邮筒。那一刻,她的心情既紧张又充满期待。
至于后续拒稿或者中稿,杂志社会回信给她的,地址和收件人张秋瑞写的是她三哥鞋厂的地址和名字的。
这日清晨。
“三哥,平时有没有人会写信或是邮寄东西给你的?”张秋瑞昨天把手稿寄出后,回信的地址是留的她三哥鞋厂的,她暂时不想把自己写小说投稿的事情告诉她三哥,便悄摸着打听着。
“基本上是没有的。你问这些干什么?”张文民奇怪的问道。
“过一段时间,要是投递员给你来信了,你别拆开,是我的。你也别问,我想告诉你的时候,自然是会告诉你的。”张秋瑞神秘兮兮地眨了眨眼,嘴角挂着一抹狡黠的微笑。
张文民见状,虽然心中满是好奇,但看着妹妹那副不愿多说的模样,也只好按捺住自己的探究欲,点了点头表示应允。“好,我记住了,如果有信来,我一定原封不动地给你留着。”
张秋瑞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感激地看了三哥一眼,她知道三哥虽然性格直率,但对她总是格外包容。
“小姑、小叔,这蘑菇越长越大了,明儿是不是可以拿去卖第一批了。还有第二批种在凹槽的蘑菇也有近十日了,长势也很好的。”张明琪在给蘑菇浇水的时候,发现第一批他们种下的蘑菇已经长成了圆润饱满的模样,伞盖层层叠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