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就不敢不谨慎了。
文聘之死,犹在眼前。
万一刘封又故技重施,明图江东,见江东没机会独吞后又反过来抢平春,到时候岂不是从坐观鹬蚌相争的渔翁变成了螳螂捕蝉的螳螂了?
曹丕急令尚书蒋济和抚军司马懿入殿商议,如此大的变故,曹丕也怕一个判断不准误了大事,先找蒋济和司马懿一同商议才能稳妥。
不多时。
蒋济和司马懿相继入殿。
得知曹休出兵的变故,蒋济和司马懿也是心惊不已。
蒋济沉吟道:“陛下,臣以为镇南将军的担忧不无道理,吴人多狡诈反复之徒,不可不防。
鄱阳周鲂连送七封降书又留亲信为质,过于刻意和巧合了,兵法虚虚实实,旨在诱敌深入,稍有不慎,就会落入陷阱。
故而臣以为,可让镇东将军先入庐江,与贾逵、王凌二人合兵后再去接应周鲂。
假使周鲂是诈降,有众将军在,定也能万无一失;假使周鲂是真降,则可趁机拿下鄱阳,阻挡刘封吞并江东。”
司马懿却是面有担忧:“臣以为,恐怕不似表面这般简单。先前臣麾下细作石苞传回的情报,竟在周鲂降书中得到了证实。”
蒋济微讶:“既然得到了证实,仲达又为何还有担忧?”
司马懿微微蹙眉:“我对石苞虽有提携之恩,但寒门士子一向德薄,不似豪门士子知恩重义,倘若石苞贪恋刘封给的好处,或会被刘封策反。
方才我就在想,假使我们现在得到的情报,都是刘封故意让我们看到的,那么刘封的真正意图又是什么?”
蒋济惊道:“仲达,你未免太多虑了吧?”
司马懿这脑回路让蒋济很不理解。
正常而言:判断一个情报的真假需要通过其他情报来佐证。
而如今:石苞传回来的情报在周鲂的降书中得到了佐证。
这就意味着:石苞的情报是真,而佐证石苞情报的周鲂降书也应为真。
可司马懿想的却是:石苞的情报得到了佐证,意味着石苞和周鲂降书都为假。
这样的逻辑,又让蒋济如何能理解?
就算石苞被刘封策反了,难道周鲂也被刘封策反了?
若周鲂能被刘封策反,刘封还何须如此大费周章?
直接让江东文武押着孙权投降就行了!
司马懿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