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93章 汉魏罢兵,刘备入长安祭祖(6k)(3)

一个是现任太尉,一个是已故太尉。

至于他司马懿?

嗯,司马懿只是认同两位太尉的言论,而且称其为“忠言”。

这趋利避害玩得叫一个溜。

不论是钟繇还是贾诩,在曹丕心中的地位都是很高的。

昔日曹丕听说钟繇有块玉,想要又不好明说,就托人去暗示,钟繇二话不说就将玉给了曹丕。

以小见大,足见二人情谊。

贾诩则是直接支持曹丕为世子的人。

昔日曹操私下询问贾诩曹丕和曹植谁适合当世子,贾诩直接来了一句“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的事”。

而如今。

贾诩已故,钟繇老迈。

大部分人都有个脾性,越是求而不得的就越在意。

故而。

死了的贾诩往日忠言,比活着的司马懿忠言更“顺耳”。

老迈的钟繇忠言,比健壮的司马懿忠言更“顺耳”。

曹丕亦如此。

这些劝谏的话若由司马懿直接说,曹丕又会被动触发“帝不听”,还有可能埋怨上司马懿。

可假借贾诩和钟繇之口,曹丕听起来就顺耳多了,或还会在心中来一句“悔不听太尉良言,方有今日之祸”。

而曹丕的反应,也如司马懿预料。

钟繇军报上的劝谏历历在目,故太尉贾诩的忠言犹在耳边。

良久。

曹丕心中有了决定:“朕若直接退兵,等于是弃宛城诸将士于不顾;宛城,朕可以让,然而宛城诸将士不能有失。

仲达可派人替朕传讯于刘备,彼若肯罢兵,朕愿让出宛城;若三日后博望坡的汉军不肯撤离,朕会调北方四州之军力,与刘备不死不休。”

谈归谈。

曹丕也没丢了锐气。

加上三日期限,其实也是在争面子。

大意就是:若刘备信守承诺的将兵马撤出了博望坡,那曹丕自然也有帝王的风度不会趁机抢占博望坡险要继续对峙;若刘备连兵马都不敢撤出博望坡,那曹丕为了脸面就会继续跟刘备死磕。

对于曹丕这个位置的人而言:军事更多服务于政治,而非单纯的胜败。

曹丕的信使很快抵达了博望坡。

黄忠不敢自专,派岳举带着曹丕的信使去刘备的大寨。

见曹丕信中那毫不掩饰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