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93章 汉魏罢兵,刘备入长安祭祖(6k)(1)

“长安虽夺,但曹真张郃等人尚在关中,陛下亦需尽快结束宛城战事,亲往长安,以定雍凉大局。”

说话的是侍中程畿,自马良去当长沙太守后,常跟在刘备身边的侍中就只有程畿和郭攸之。

既是武侯祠十四文臣之一,又是文臣中少数有武将风的一类,程畿能出谋也能带兵,刘备也常将程畿带在身边。

一旁的郭攸之,亦有同样的想法,更提及了荆州在钱粮人力上的压力。

跟曹丕在宛城对峙,对钱粮的消耗颇大,也劳累役夫。

眼下诸葛亮和法正又都不在江陵,时间若是拖得太久,或会再生意外。

最重要的是:对峙太久会影响农耕。

对于农耕时代,影响农耕的后果就是军民吃不上饭。

若吃不上饭了,什么都是虚的。

“曹丕亲引大军,想尽快结束战事,可不容易。”刘备斜倚凭几,似有犹豫。

程畿进言再谏:“先贤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燕王已夺取长安,陛下也无需再执着宛城。知足知止,方能避免灾祸。”

郭攸之亦谏:“韩非子曾论十过,其一过为‘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吕不韦曾论权勋,亦言‘利不可两,忠不可兼。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

臣请陛下斟酌。”

不论是程畿还是郭攸之,都在引经据典来劝谏刘备。

程畿引用的是老子的道德经,以老子克制欲望的思想来劝刘备知足知止。

郭攸之则引用的是韩非子吕氏春秋,来劝刘备不可贪婪刚愎,主张舍弃小利以谋长远。

虽未直接说出具体的策略应对,但寥寥数语也达到了让刘备斟酌深思的目的。

贪。

往往会令大好形势出现不可预知的意外。

就如前几年关羽水淹七军一般。

若不是关羽太贪,也不会被孙权偷了江陵。

也应了道德经中知足知止能避灾祸,应了韩非子中贪婪刚愎是亡国陨身根源。

刘备没有立即决定,是知足知止,还是贪功对峙。

这等军国大事,也不是脑子一热就可以决定的。

刘备也不是袁绍。

会郭图说一句打就打,审配说一句不打就不打,选择困难症在刘备身上并不明显。

刘备考虑更多的是: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