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 银子是个好东西(2)

票,你就这样拿出来了?”他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的环顾了四周一眼:“万一被人看到了可怎么办?”

宋时雨见不得李叙白这样没见过世面的小家子气,嗤的一笑,推开他的手,拿出一沓银票,一张一张的数给李叙白看:“御赐之物不太好出手,有些有宫里的标记的,得先把标记抹了,为了稳妥起见,我把东西分开卖给了汴梁城里的典当行,都用的是死当,价钱虽然比卖给寻常铺子少了一成,但是省却了不少麻烦。”她把数好的银票放到桌子上,沉声道:“这里一共是二十万两银票,听起来很多,但是药材和棉花价格昂贵,这些银票根本买不了多少,二郎可想好了,当真要把这笔巨款这样花掉吗?”

听到宋时雨的话,李叙白陷入了沉思。

这些时日,宋时雨四处奔波,暗中出售手里的御赐之物,李叙白也没有闲着,而是利用在武德司当差的种种便利,掌握了大虞朝的一手官方资料。

大虞朝的棉花种植主要集中在福建路和广南东路一带,而江南东路、江南西路、两浙路和淮南东路、淮南西路都有小面积的种植。

总体而言,大虞朝的棉花种植并没有大范围的推广开来,棉花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仍属于奢侈品的范畴,寻常百姓是享用不到的。

至于曾经大面积种植棉花的西域,由于数十年来战乱不断,和大虞朝的交通几乎断绝,已经许多年没有见过西域之物流入汴梁城了。

这便直接导致了棉花价格的直线上涨。

而雪灾之后,寻常百姓因缺少御寒之物而被冻死,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叙白回忆了自己掌握的一手资料后,那颗心蠢蠢欲动起来。

“二郎是有什么想法吗?”宋时雨看到李叙白的脸色阴晴不定,淡声问道。

李叙白思忖片刻:“我在武德司架阁库里曾经看到一份案卷,是一年前两浙路的一桩贪腐案,两浙路从州府到县里的官员,几乎都被一锅端了,而这种贪腐案中的其中一个小案就是州府控制了当地的棉花种植,串通当时宫里的供奉太监,谎报棉花的收购价格,贪污了大笔中间差价。”

“然后呢?”宋时雨偏着头问道。

李叙白压低了声音道:“我查到,从前两浙路的棉农其实有很多,都是做的宫廷供奉,价格也始终都被压得极低,而贪腐案查清后,宫里今年春天便停了两浙路的棉花供奉,可那个时候,棉农们的棉花都已经种下去了,那么,两浙路的棉花要卖给谁?”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