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改。
其中,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项重要举措,便是恢复汉时亲人之间的称呼。
在五胡乱华时期,由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与碰撞,一些新的称呼如“阿耶”“阿翁”等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
如今,李承乾决定取消这些称呼,重新恢复为汉时的“父亲”“爷爷”,而民间俗语则统一用“爹”“娘”来统称。
这一改变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的时间很长。
五胡乱华对百姓的影响太过深远,在那漫长的岁月里,百姓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些称呼早已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他们情感交流的一部分。
如今突然改变,百姓们适应起来必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同阶层的百姓对此反应各异。
底层的百姓们,大多忙于生计,为了一日三餐而奔波劳累。
对于这些称呼的改变,他们或许只是在日常交流中默默接受,在生活的琐碎中慢慢调整。
而一些官员,由于他们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可能会对这种改变产生抵触情绪。
他们认为,这些称呼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随意更改是对历史传承的一种不尊重。
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李承乾坚信,从长远来看,这一举措有助于重塑民族文化的根脉,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让大唐的百姓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除了称呼的整改,李承乾还将目光投向了大唐的官话。
语言作为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对于国家的统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五胡乱华时期,各民族语言相互交融,导致大唐境内语言繁杂,沟通障碍重重。
这不仅影响了政令的传达,使得朝廷的政策难以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每一位百姓,也阻碍了文化的传播。
不同地区的人们,由于语言不通,在商业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于是,李承乾下令对大唐的官话进行改制。
他召集了国内最顶尖的学者、语言学家,经过无数次的研讨与分析,力求使官话更加朗朗上口,便于传播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