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至于卫国只有二十万人口,吴国有大约八十万人口,越国有四十万人口,宋国有一百万人口。
等到整合了这些新占领的土地和人口后,再加上秦易的底蕴,玄国甚至可能一跃成为天底下最强的国家。
玄国的整个执政机构已经搬入了曲阜,从太玄城到蓟城,现在又到了曲阜,一路向南而来,最后一个秦易看中的都城,则是周天子所在的洛邑。
攻下曲阜后,玄国的统治机构就变得很乱,现在的玄国由彻底割裂开的三部分组成,相互之间互不统属,甚至相互之间还有很大的敌意,这对于玄国的统治自然是不利的。
秦易对于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当然是不满的,在已经初步拥有了比较强大的实力后,他终于决定开始进行中央集权的改革。
这种彻底的分封制度,不能再存在。
这种彻底的封臣制度,也不能再存在。
在玄国战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儒门子弟再次见到了一个同往昔不同的君主,也见到了一群完全脱离他们想象的武将。
比如唐尚。
在子贡等人的想象中,像是唐尚这样的人,立下了那么多的功劳,国君应该赏赐给他封邑,让他成为封君,唐尚本人也应当要求这些,如果国君不给的话,那唐尚一定会不满。
但实际上,国君秦易没有给唐尚封地,唐尚自己也没有提,他并没有什么不满,正相反,唐尚对于官位的提升却更加欣喜。
这是子贡等人无法理解的,官位怎么能够和领地比呢?
但对于在中央集权的运朝制度下生活的唐尚等人,对于官位的追求远超过领地。
秦易可是正儿八经的有封地的侯爵,但面对一个宫中出来的太监,都会感到莫大的压力,仅仅因为那个太监代表着皇帝,更不要说丞相、司礼监、大将军等真正的一品大员。
秦易宣布在玄国内部推行郡县两级制度,剥夺所有大夫、士的封邑和在封邑中的政治经济特权,废除官员世袭制度,根据考试来确定才能进而选择官员,彻底废除井田制度,鼓励所有的农民进行垦荒,垦荒的土地在前几年中不收取任何的赋税,最后一条则是制定了太玄律。
在过去的时代,代替律法作用的是周礼,礼不下庶人的意思就是,庶人围绕了周礼而不惩罚他们,因为不知者不怪,这是保护,也是蔑视。
而太玄律是第一部真正编成的律法,这种详备的律法,是法家的标示,自然让儒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