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二章、流言蜚语(3)

除了浙江缺乏优秀将领外,福建和广东一样缺乏优秀将领。

最关键的是这样的拆分,正是皇帝和百官们最喜欢看到的画面。

明面上战后的李牧,麾下还有三万多名精锐战兵。

这样的军事实力,放眼整个大虞朝,也就辽镇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二十多名骨干将领离开,带走了一万多精锐,新生的“桂系”就被拆散了。

得到了这些兵力补充,原本军事力量匮乏的浙江、广东等地,压力也就没那么大。

剩下的一万多名战兵,在皇帝眼中,就没那么扎眼。

如果兵力补充完整之后,军事实力依旧强大,那就再往外调便是。

在外界看来,没有朝廷的资源持续投入,广西那地界养活一万多战兵都难。

既然不构成威胁,那么的李牧位置,也可以往上面挪一挪。

本质上,这就是一场无声的政治交易。

只不过李牧够聪明,没等皇帝惦记上自己,就提前拆分队伍。

当然,明面上这份功劳,还是舞阳侯的。

计划是他提出来的,李牧只是配合执行,没闹出幺蛾子,属于安分守己类武将。

“大人,一下子放这么多人离开,势必会影响大军的战斗力。

巡抚衙门那边,怕是不好交代啊!”

兰林杰委婉的劝说道。

武将调动正常,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朝廷每隔上几年都会进行一次人事调整。

不过大部分调整,都是针对募兵,而且玩的还是微调。

大规模人事调整,只存在于开国前面几十年。

后续考虑到成本问题,这种调动的频率,就越来越低了。

训练一名合格的士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在很多人眼中,精兵就是钱粮。

为了不亏本,大家就算有钱,也会拿去养家丁。

有余力培养士卒的,只有九边重镇。

事实上,那边也是家丁为主,只因为战争需要不得不培养一批能打的士兵出来。

广西兵也是在同样条件下诞生的。

前期战争的胜利,让徐阁老看到了在广西打开局面的机会,在钱粮上进行了倾斜。

加上李牧的谋划,以及勋贵集团的助力,才训练出了一支战斗力不错的部队。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