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五章、财政困局(4)

作起来更有性价比。

“陛下,战场上局势变化莫测,我等远在千里之外很难做出准确判断。

不妨让朱阁老上奏,详细陈述战败的经过,再决定是否追责。

当务之急,还是尽快派出援兵。

长沙已经丢了,叛军下一个目标多半是武昌,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力保武昌不失!”

首辅吕寿同开口提议道。

朱景逸刚入阁,马上就进行问罪,内阁就成了一个笑话。

百官们为了入阁努力奋斗终生,可不是为了充当笑话的。

无论是为了朝中的稳定,还是为了内阁的面子,此时他都要拉朱景逸一把。

就算要进行问罪,也必须拖上几个月,等风头过了再说。

在这期间,朱景逸如果能够自救,同样有机会咸鱼翻身。

这是阁臣应有的待遇。

“成国公,现在有哪些部队可以调动?”

永宁帝开口询问道。

大虞朝采取的多重管理制度,避免了一家独大,同样也不可避免的牺牲了效率。

相比兵部的文官时常调动,都督府人员结构就要稳定的多,基本上一干就可以到退休。

论起对全国军队的了解,还是勋贵们更甚一筹。

“陛下,如果要增援湖广的话,臣建议从四川、河南、山东、陕西等地调兵。

南直隶、浙江距离叛军太近了,不适合轻易调动,甚至要勒令两省加强军备以防不测。

如果朝廷财政允许的话,京营可以再扩编六镇,以应对接下来的各种意外。”

景国良当即回答道。

大虞的问题不是没有兵,而是朝廷没钱。

如果帝国能够钱粮管够,一百万大军都可以轻松拉起来。

“你们不要看着我,现在到处都要钱,朝廷每年的收入一共就那么多。

支出比收入都高,财政亏空的厉害,我可变不出钱来。”

庞承杰没好气的说道。

户部尚书不好当,最近两年时间,朝廷已经连续撤换了三名户部尚书。

从万鹤年到上官宇,再到现在的庞承杰,无论谁上去都没能解决朝廷入不敷出的困局。

不同于其他官员,户部尚书的位置只要坐了上去,就没有不想换岗位的。

位高权重是不假,但伴随的麻烦事情也多。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