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年后被换掉。
悲剧的过不了年,都要给新人腾位置。
在这方面,大家的利益,和皇帝是一样的。
按照宗法制度,过继的儿子,同样也是儿子。
后面的香火祭祀,肯定少不了。
为了自己的皇位合法性,新帝也会努力抬高天元帝的地位。
若是换成兄弟就不一样了。
人家的皇位合法性,可以来自他这个兄长,也能够来自死去的先帝。
顾念兄弟之情的话还好,要是心怀怨念,还不知道怎么抹黑。
哪怕这一代给面子,下一代侄子起来后,祭祀待遇也会直线下降。
对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天元帝来说,自己的身后事,也是选择新君的重要参考因素。
权衡利弊之后,索性就选择赌一把大的。
不说直接扫清外患,只要对外战争中能有一场胜利,消除京中大爆炸带来的恶劣政治影响。
他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从宗室中过继儿子,延续他这一脉的香火。
再次来到京师,李牧的感受是截然不同。
上一次过来的时候,他是自己静悄悄的入城。
这次明显不一样,远方望去就发现有族中同辈,早早在城外等着了。
身份地位决定话语权,在李氏宗族之中,他已经算是杰出人才。
虽然眼下只是一名参将,但作为两大家族联姻的纽带,最差也能够熬出一个总兵官。
有实权的总兵官,在大虞朝的政治地位,已经不低了。
现在不是开国初年,皇帝严防勋贵做大的时候。
眼下是皇帝希望勋贵能够再次立起来,制衡那些不怎么听话的九边将门。
最近这些年,勋贵子弟不断进入边军、地方军。
可惜大部分都沉沦下去,能够立柱脚的是凤毛麟角。
李牧捣鼓的扬州营,最少从目前来看,算是不错的。
简单的寒暄几句之后,在族人簇拥下回到府中。
“诸位兄弟,先稍事休息。
待我洗漱一番之后,再和大家叙旧!”
李牧挽留住了想要告辞离开的众人。
在官场上混了这么长时间,人情世故方面,他已经大有长进。
人家不辞辛苦跑到城外来迎接,怎么也要招待一番。
何况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