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粥场。
至于张、苏、田等豪强家族眼见陈、贾两个世家同意,加上这些日子偷割粮食的流民越来越多,他们也最终同意了黄家的邀请。
几个世家豪强凑了凑,最终捐献了三千多石粮食。
三日后,城外搭起了十座粥棚,饥民们闻讯而来,排起长队,眼中终于有了一丝希望。
“我黄巢及城内几大家族的得知尔等饥苦,今日起开设粥场,每日施粥两顿,每顿仅粥一碗。”
“尔等不得在城外强抢旁人所乞之粥,若经发现,某便将其逐出冤句县外,看旁县是否有人为尔等赈灾!”
“黄郎君高义!!”
“黄郎君慈悲,黄郎君慈悲啊”
粥棚旁搭建高台,黄巢在台上说一句,台下二十余名家仆便齐声传出去。
不多时,因粥棚聚集起来的百姓就听进了全部,纷纷跪下,向黄巢叩首,称呼其高义。
见状,黄巢也不跋扈,而是继续说道:
“施粥持续到秋收,秋收开始后,尔等可各寻城内各族,为其收割粮食,以粮食结算工钱。”
“届时愿意为我黄家收割秋粮者,每人每日发粮二斤。”
黄巢此话说罢,台下饥民纳头就拜,这种万人膜拜的场景,让黄巢不自觉攥紧了拳头。
他很清楚,河南道的饥荒,不仅是一场天灾,更是一场人祸。
若非河南道的官员无所作为,若是朝廷选了他这样的人为官,河南道百姓又何至于沦落如此?
朝廷无道,选庸才而黜贤才。
如此朝廷,扶之何用!